第120章 左思《咏史诗?其三》(第1页)

咏史诗?其三

左思

吾希段干木,偃息藩魏君。

吾慕鲁仲连,谈笑却秦军。

当世贵不羁,遭难能解纷。

功成耻受赏,高节卓不群。

临组不肯绁,对珪宁肯分。

连玺耀前庭,比之犹浮云。

……

赏析:

《咏史诗·其三》是左思借歌咏古代贤士来抒发个人情志、批判现实的佳作,展现了诗人对高尚气节与非凡才能的推崇,以及对现实中追名逐利之风的批判。

一、借古抒怀,志向高洁

诗人开篇直抒胸臆,表明对段干木和鲁仲连的仰慕。段干木凭借自身贤名使秦国放弃攻魏,鲁仲连于谈笑间退去秦军,解除赵国危机。左思借这两位先贤,表达自己对他们卓越才能与高尚品德的向往。段干木隐居不仕却能保国,鲁仲连功成不受赏,这种不慕名利、超凡脱俗的行为,正是诗人所追求的理想境界。他渴望自己也能如先贤般,在关键时刻展现才能,同时坚守高尚气节,不为世俗名利所累。

二、人物形象鲜明,对比寄意

诗中塑造的段干木与鲁仲连形象鲜明。他们皆是自由不羁、不被世俗所拘之人,于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尽显英雄本色。然而,诗人所处的西晋,社会风气奢靡,人们追名逐利。这种对比之下,诗人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批判之意不言而喻。通过赞美古代贤士,讽刺当世之人在名利诱惑下丧失高尚品格与家国担当,凸显了诗人对现实的深刻反思与不满。

三、语言质朴刚健,情感强烈

左思的语言风格质朴刚健,如“当世贵不羁,遭难能解纷。功成耻受赏,高节卓不群”,用词简洁明了,却有力地刻画了两位贤士的品格。诗中情感真挚强烈,对先贤的仰慕溢于言表,对现实的批判也毫不隐晦,体现了建安文学慷慨悲凉的遗风。诗人以质朴之语,抒豪迈之情,展现出刚劲的风骨。

四、结构严谨,层层递进

诗歌结构严谨,先表明对段干木和鲁仲连的仰慕,接着阐述他们不羁的品格及解难的才能,再强调其功成不受赏的高节,最后以“连玺耀前庭,比之犹浮云”进一步强化他们对名利的轻视。层层递进,逻辑清晰,完整地表达了诗人的情感与思想,使诗歌主题得以深刻呈现。

……

解析:

1. 吾希段干木,偃息藩魏君

- 字词解析:“希”通“曦”,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