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陆机《赴洛道中作?其二》(第1页)

赴洛道中作?其二

陆机

远游越山川,山川修且广。

振策陟崇丘,案辔遵平莽。

夕息抱影寐,朝徂衔思往。

顿辔倚嵩岩,侧听悲风响。

清露坠素辉,明月一何朗。

抚枕不能寐,振衣独长想。

……

赏析:

《赴洛道中作·其二》是陆机的诗作,以细腻笔触描绘了诗人赴洛途中的经历与心境,展现出其高超的艺术表现力与丰富的情感世界。

(一)章法严谨,层次分明

1. 旅途开篇:首句“远游越山川,山川修且广”点明远游主题,描绘出山川的漫长与广阔,为全诗奠定了空间上的宏大与行程上的艰辛基调。此句不仅交代背景,还暗示了诗人在这广袤天地间的渺小与孤独,引发读者对其旅途境遇的好奇。

2. 行程推进:“振策陟崇丘,案辔遵平莽”进一步描述行程细节,诗人在山峦与平原间辗转前行,通过“振策”“案辔”两个动作,生动展现旅途的动态变化,让读者仿佛看到诗人在高低起伏的地形中奔波,加深对其旅途劳顿的感受。

3. 情感抒发:从“夕息抱影寐,朝徂衔思往”开始,诗歌重点转向情感表达。日夜交替中,诗人始终被孤独与思念笼罩,为下文借景抒情埋下伏笔。接着“顿辔倚嵩岩,侧听悲风响”,诗人停下行程,以“悲风”营造出凄凉氛围,强化了内心的愁苦。

4. 夜景渲染与愁绪深化:“清露坠素辉,明月一何朗”描绘出清露在月光下坠落的静谧夜景,看似美好,实则以乐景衬哀情,更加凸显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愁绪。最后“抚枕不能寐,振衣独长想”,将这种愁绪推向高潮,诗人因愁思无法入眠,起身徘徊沉思,给读者留下无尽遐想空间。

(二)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1. 旅途景色引发孤独感:诗中对山川、崇丘、平莽的描写,不仅展现旅途的艰辛,还通过广阔无垠的自然景观,衬托出诗人个体的渺小与孤独。诗人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中,越发感到漂泊无依,使景与情自然融合。

2. 夜景强化愁绪:“悲风响”“清露坠”“明月朗”等夜景元素,共同营造出清冷、孤寂的氛围。悲风的呼啸增添凄凉之感,清露与明月的纯净明亮,却让诗人愈发思念故乡与亲人,愁绪在这静谧的夜景中被无限放大,情景交融,感染力十足。

(三)用词精妙,刻画入微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