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殷仲文《南州桓公九井作》(第1页)

南州桓公九井作

殷仲文

四运虽鳞次,理化各有准。

独有清秋日,能使高兴尽。

景气多明远,风物自凄紧。

爽籁惊幽律,哀壑叩虚牝。

岁寒无早秀,浮荣甘夙殒。

何以标贞脆,薄言寄松菌。

虽无腾跃资,终当见尔近。

……

赏析:

殷仲文的《南州桓公九井作》是一首融自然景观、人生感悟与哲理思考于一体的诗作,展现了独特的艺术魅力与思想深度。

一、诗歌结构与主题

1. 开篇立论,奠定基调:“四运虽鳞次,理化各有准”,诗人起笔点明四季如同鱼鳞般依次更迭,世间万物的发展变化皆有其内在准则,为全诗奠定了探讨自然规律与人生哲理的基调。此句看似平淡,实则蕴含着对宇宙万物运行规律的宏观认知,引导读者从自然现象深入思考人生之道。

2. 秋日之兴,引出感慨:“独有清秋日,能使高兴尽”,笔锋一转,突出秋日的独特,唯有清秋时节能让人兴致尽情抒发。这里的“高兴”并非单纯的愉悦,而是一种由秋景引发的对自然、人生的深刻感悟。诗人对秋日的钟情,引出后文对秋景细致入微的描写以及由此而生的种种感慨。

3. 秋景描绘,营造氛围:“景气多明远,风物自凄紧。爽籁惊幽律,哀壑叩虚牝”,诗人用细腻笔触描绘秋景。“景气明远”勾勒出秋日天空晴朗、视野开阔的画面,给人以豁达之感;“风物凄紧”则渲染出秋风中万物凋零、一片肃杀的氛围,增添了几分凄凉。“爽籁惊幽律”,秋风呼啸打破山林幽静,“惊”字使风声充满动态与冲击力;“哀壑叩虚牝”,山谷回荡着风的哀鸣,仿佛在叩问虚空,营造出一种幽深、空寂且略带哀伤的氛围,为下文对人生的思考做铺垫。

4. 借物言理,深化主题:“岁寒无早秀,浮荣甘夙殒。何以标贞脆,薄言寄松菌”,由秋景联想到自然万物在严寒面前的不同表现。严寒时节,没有植物能早早开花,那些虚浮易逝的繁荣甘愿早早凋零。诗人以“松菌”为喻,松树经冬不凋,象征坚贞;菌草朝生暮死,代表脆弱,借此探讨人生的坚贞与脆弱,深化了对生命本质和价值的思考,将自然现象与人生哲理紧密相连。

5. 表达志向,收束全诗:“虽无腾跃资,终当见尔近”,诗人虽认为自己缺乏飞黄腾达的资本,但坚信自己能接近如松树般坚贞的品质。此句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