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中诗十六章·其三
潘岳
三祖应期,龙跃豹变。
继体承基,光我祖宗。
百揆时叙,庶绩咸焕。
爰初自臻,言占其良。
谋之不臧,慨焉斯愍。
邦国殄瘁,职此之由。
昔在中叶,有震且业。
惟彼陶唐,有此冀方。
今失其行,乱其纪纲。
靡法靡度,民神胥怨。
……
赏析:
《关中诗十六章·其三》在组诗中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既回顾晋朝先祖创业的辉煌,又揭示当下国家陷入困境的缘由,为深入探讨晋朝局势提供多维度视角。
一、主题思想
1. 晋朝先祖的辉煌创业:开篇“三祖应期,龙跃豹变。继体承基,光我祖宗”,高度赞扬晋朝的三位先祖(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顺应时代机遇,如蛟龙飞跃、猎豹突变般展现出非凡的才能与气魄,成功奠定晋朝基业。后继者继承这份基业,进一步光大祖宗的业绩,凸显晋朝建立的合法性与辉煌开端,饱含对先祖开创之功的崇敬与自豪。
2. 对当前困境成因的反思:“谋之不臧,慨焉斯愍。邦国殄瘁,职此之由”表明诗人认为当下国家陷入艰难困苦(“邦国殄瘁”),根源在于决策的失误(“谋之不臧”)。这种反思体现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以及试图从历史角度探寻晋朝当下危机根源的努力,期望通过揭示问题,引起对错误决策的重视。
3. 以古喻今的警示:“昔在中叶,有震且业。惟彼陶唐,有此冀方。今失其行,乱其纪纲。靡法靡度,民神胥怨”,借古喻今。以古代陶唐氏(尧)治理冀州的典故,指出往昔圣明君主能有序治理,但如今晋朝却背离正道,纲纪混乱,既无法度可循,又引发民众与神灵的不满。通过古今对比,警示晋朝统治者需反思自身行为,回归正确统治之道,否则将面临严重后果。
二、艺术特色
1. 生动的比喻与象征:“龙跃豹变”运用比喻,将晋朝三祖的崛起比作蛟龙飞跃、猎豹突变,生动形象地展现出三祖在历史关键时刻,以迅猛而强大的姿态登上历史舞台,彰显其果敢与强大的领导力,使抽象的历史事件变得鲜活可感,增强诗歌表现力。
2. 对比手法的运用:将古代陶唐氏的正确治理与晋朝当下的混乱统治进行对比。陶唐氏治理有方,而晋朝“失其行,乱其纪纲”,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