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潘岳《关中诗十六章 其十》(第1页)

关中诗十六章·其十

潘岳

圣皇乃眷,光于西土。

俾我晋京,化为乐土。

穆穆圣皇,明明辟辅。

光光我皇,轩耀同举。

惟公是授,惟公是与。

立我晋道,四方同矩。

公之斯举,诚列辟所睹。

昔在周邵,今也惟公。

天鉴孔明,王猷乃融。

……

赏析:

《关中诗十六章·其十》紧承前文,围绕皇帝对西边领土的关注与治理举措展开,通过对皇帝、辅臣的赞美,以及对理想治理效果的憧憬,表达了对国家恢复稳定繁荣的深切期盼。

一、主题思想

1. 皇帝的愿景与决心:“圣皇乃眷,光于西土。俾我晋京,化为乐土”,明确展现出皇帝对西边领土的重视与关切。皇帝希望给西边带来光明,改变其混乱局面,进而使晋朝都城及整个国家都能成为安乐之地,凸显解决西边问题对国家整体稳定繁荣的关键意义,彰显皇帝恢复国家秩序的坚定决心。

2. 对君臣的歌颂:“穆穆圣皇,明明辟辅。光光我皇,轩耀同举”,诗人以溢美之词分别赞颂皇帝的威严、品德与辅臣的贤明。强调君臣皆具卓越品质,二者相辅相成,共同致力于国家事务,暗示这种良好的君臣合作是解决国家困境、实现国家复兴的重要保障。

3. 对辅臣的倚重与期望:“惟公是授,惟公是与。立我晋道,四方同矩”,表明皇帝将重任交付于这位辅臣,对其极度信任与倚重。期望辅臣能够确立晋朝的治国之道,使四方皆遵循统一规范,突出辅臣在国家治理中的关键地位,以及诗人对其引领国家走向正轨的殷切期望。

4. 历史映照与信心表达:“昔在周邵,今也惟公。天鉴孔明,王猷乃融”,将当下的辅臣与周朝的周公、邵公相媲美,借古喻今,肯定辅臣的能力与担当如同先贤。同时坚信上天明察秋毫,皇帝的治国方略必将得以实现,表达出对国家未来发展的坚定信心。

二、艺术特色

1. 语言庄重典雅:诗中运用“穆穆”“明明”“光光”等叠词,以及“圣皇”“辟辅”“王猷”等词汇,营造出庄重、典雅的氛围,符合对皇帝和辅臣歌颂以及表达国家大事的语境,增强诗歌的肃穆感与权威性。

2. 用典巧妙:将辅臣比作周邵(周公、邵公),借助历史上贤臣的形象,凸显当下辅臣的重要性与贤能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