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诗
张协
昔在西京时,朝野多欢娱。
蔼蔼东都门,群公祖二疏。
朱轩曜金城,供帐临长衢。
达人知止足,遗荣忽如无。
抽簪解朝衣,散发归海隅。
行人为陨涕,贤哉此丈夫!
挥金乐当年,岁暮不留储。
顾谓四座宾:“多财为累愚。”
清风激万代,名与天壤俱。
咄此蝉冕客,君绅宜见书。
……
赏析:
张协的《咏史诗》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在魏晋咏史诗中独树一帜。这首诗围绕西汉疏广、疏受叔侄的事迹展开,借古喻今,展现了诗人对人生价值和官场世态的深刻洞察。
一、主题思想
1. 歌颂淡泊名利的高尚品质:诗的核心在于赞美疏广、疏受叔侄淡泊名利、知止知足的高尚情操。诗中描述他们在仕途顺遂、备受尊崇之时,毅然决然地选择辞官归乡,视荣华富贵如过眼云烟。“达人知止足,遗荣忽如无。抽簪解朝衣,散发归海隅”,生动地展现了他们超脱世俗的洒脱,这种对名利的淡泊态度成为诗人歌颂的对象,体现出诗人对高尚道德品质的向往与推崇。
2. 批判追名逐利的官场风气:通过对二疏事迹的描写,诗人隐晦地批判了当时社会中普遍存在的追名逐利的官场风气。在诗的结尾,“咄此蝉冕客,君绅宜见书”一句,诗人以严厉的口吻告诫那些身处官场、头戴蝉冕的达官贵人,应当以二疏为鉴,反思自身对名利的追逐,暗示当时官场中人们大多沉迷于功名利禄,缺乏二疏这样的高尚情怀。
3. 倡导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诗中借二疏的行为,倡导一种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二疏不仅在辞官时表现出超脱,归乡后更是将钱财散尽,享受当下生活,认为“多财为累愚”。这种对待财富和生活的态度,传达出一种不被物质所累,追求精神富足的人生观念,引导人们思考人生的真正价值所在。
二、艺术特色
1. 叙事与抒情相结合:诗歌前半部分以叙事为主,详细描述了二疏辞官时在东都门的盛大饯行场面,如“蔼蔼东都门,群公祖二疏。朱轩曜金城,供帐临长衢”,为读者呈现出一幅生动的历史画面,使二疏的事迹更加具体可感。后半部分则侧重于抒情,表达对二疏的赞美之情,如“清风激万代,名与天壤俱”,同时对官场众人提出批判与告诫。叙事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