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8章 鲍照《拟行路难?其九》(第1页)

拟行路难?其九

鲍照

锉蘖染黄丝,黄丝历乱不可治。

昔我与君始相值,尔时自谓可君意。

结带与我言,死生好恶不相置。

今日见我颜色衰,意中索寞与先异。

还君金钗玳瑁簪,不忍见之益愁思。

……

赏析:

《拟行路难·其九》是鲍照借女子口吻,以细腻笔触书写弃妇哀怨,深刻反映封建社会女性悲剧命运的诗作。其情感真挚浓烈,艺术手法巧妙,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一、主题思想

1. 弃妇的哀怨与痛苦:诗歌以女子视角展开,借“锉蘖染黄丝,黄丝历乱不可治”起兴,生动呈现其内心如乱丝般烦乱愁苦。往昔与君相遇,“尔时自谓可君意”,男子也曾信誓旦旦“死生好恶不相置”,而如今“见我颜色衰,意中索寞与先异”,鲜明对比深刻揭示女子从被爱到遭弃的巨大落差,尽显其哀怨与痛苦,抒发对男子薄情的悲愤。

2. 对封建婚姻制度的批判:女子因容颜衰老而被弃,深刻反映出封建社会以男权为中心,女性在婚姻中地位卑微、命运受男性左右的残酷现实,含蓄批判封建婚姻制度对女性的压迫与不公,展现女性在这种制度下的无奈与悲哀。

二、艺术特色

1. 起兴手法,巧妙铺垫:开篇“锉蘖染黄丝,黄丝历乱不可治”运用起兴,以黄丝杂乱难理,巧妙引出女子烦乱愁绪,营造愁苦氛围,为全诗奠定基调,同时象征女子感情如黄丝般混乱难收,为下文叙述感情变故做铺垫,使诗歌含蓄蕴藉。

2. 今昔对比,强化情感:诗中通过往昔与君初遇时的甜蜜、男子的深情承诺,与如今因容颜衰老遭冷落的对比,突出女子命运变化,强化其内心痛苦,让读者深刻感受封建婚姻制度下女性的悲惨境遇,增强诗歌感染力与表现力。

3. 细节描写,生动传情: “还君金钗玳瑁簪,不忍见之益愁思”,通过女子退还信物这一细节,生动表现其自尊与无奈。不忍见信物,凸显对往昔感情眷恋及如今遭弃的痛苦,虽无直接抒情,却将哀怨、绝望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以小见大,耐人寻味。

……

解析:

1. 锉蘖染黄丝,黄丝历乱不可治:

- 解析: “锉蘖”指把黄蘖这种植物切碎,它可以作为黄色染料来染丝。“历乱”描绘出染后的黄丝杂乱无章,难以梳理整齐。从表面看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