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行路难?其十三
鲍照
春禽喈喈旦暮鸣,最伤君子忧思情。
我初辞家从军侨,荣志溢气干云霄。
流浪渐冉经三龄,忽有白发素髭生。
今暮临水拔已尽,明日对镜复已盈。
但恐羁死为鬼客,客思寄灭生空精。
每怀旧乡野,念我旧人多悲声。
忽见过客问何我,宁知我家在南城。
答云我曾居君乡,知君游宦在此城。
我行离邑已万里,今方羁役去远征。
来时闻君妇,闺中孀居独宿有贞名。
亦云悲朝泣闲房,又闻暮思泪沾裳。
形容憔悴非昔悦,蓬鬓衰颜不复妆。
见此令人有余悲,当愿君怀不暂忘。
……
赏析:
《拟行路难·其十三》是鲍照拟行路难组诗中的一首,以游子的视角,生动展现了其从壮志满怀到被现实消磨,陷入思乡念亲与对妻子愧疚之情的复杂心路,反映出古代征人漂泊羁旅的愁苦与无奈。
一、主题思想
1. 壮志消磨与时光流逝之叹:诗开篇借“春禽喈喈旦暮鸣”营造出喧嚣欢快的氛围,与游子内心忧愁形成鲜明对比。回想“初辞家从军侨,荣志溢气干云霄”,当初从军时壮志凌云,可“流浪渐冉经三龄,忽有白发素髭生”,三年漂泊,时光飞逝,壮志未酬,却徒生白发,表达了对时光无情流逝和壮志被消磨的深沉感叹。
2. 羁旅思乡与对家人的牵挂:“但恐羁死为鬼客,客思寄灭生空精”直白道出游子对客死异乡的恐惧,以及漂泊中思念无处寄托的痛苦。“每怀旧乡野,念我旧人多悲声”进一步体现其对家乡和亲人的深切思念,听到过客提及家乡,急切询问,尽显思乡之切。
3. 对妻子的愧疚与深情:通过过客之口,描绘出妻子“闺中孀居独宿有贞名”“悲朝泣闲房,暮思泪沾裳”“形容憔悴”“蓬鬓衰颜不复妆”的形象,既展现妻子独守空闺的忠贞与悲苦,也侧面反映出游子对妻子的愧疚与深情,夫妻分离的痛苦在诗中表露无遗。
二、艺术特色
1. 巧妙的起兴与对比:以春禽旦暮鸣起兴,欢快鸟鸣引发游子忧愁,形成鲜明对比,为全诗奠定哀伤基调,有力烘托出游子内心的孤独与惆怅。同时,将游子初从军的壮志与如今的沧桑白发对比,突出时光对人的改变,强化情感落差,使读者更深刻感受其命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