捣衣诗
谢惠连
衡纪无淹度,晷运倏如催。
白露滋园菊,秋风落庭槐。
肃肃莎鸡羽,烈烈寒螀啼。
夕阴结空幕,宵月皓中闺。
美人戒裳服,端饰相招携。
簪玉出北房,鸣金步南阶。
檐高砧响发,楹长杵声哀。
微芳起两袖,轻汗染双题。
纨素既已成,君子行未归。
裁用笥中刀,缝为万里衣。
盈箧自余手,幽缄俟君开。
腰带准畴昔,不知今是非。
……
赏析:
《捣衣诗》是一首描写闺中女子为远行丈夫制作寒衣的诗作,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出女子的思念之情,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一、主题思想
1. 思妇怀远:诗的核心主题是思妇对远方丈夫的深切思念。从开篇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到中间对捣衣过程的细致描绘,再到结尾对丈夫是否合身的担忧,都围绕这一主题展开。诗中通过女子为丈夫制作并寄递寒衣的行为,表达出她对丈夫的牵挂与眷恋,反映出古代社会中夫妻分离的普遍现象以及女子内心的孤独与期盼。
2. 时光与生命的感慨:诗的前半部分描绘了自然景象随时间的变化,如“衡纪无淹度,晷运倏如催。白露滋园菊,秋风落庭槐”,借时光的迅速流逝,不仅烘托出思妇内心的焦急与不安,也引发了对生命短暂和时光无情的感慨,强化了诗歌的情感深度。
二、艺术特色
1.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诗歌开篇以北斗星运行不停、日影飞逝,白露滋润菊花、秋风扫落槐叶等自然景象,营造出一种时光匆匆、秋意肃杀的氛围。这些景物描写不仅暗示了思妇内心的忧愁,也为全诗定下了感伤的基调。如“肃肃莎鸡羽,烈烈寒螀啼”,莎鸡振羽和寒蝉啼叫的声音,更增添了环境的凄凉之感,使思妇的孤独与思念之情与秋景紧密融合,达到了情景相生的艺术效果。
2. 细节描写,生动形象:诗中对女子捣衣及制作寒衣的过程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写。“檐高砧响发,楹长杵声哀”,“微芳起两袖,轻汗染双题”,从捣衣时砧杵的声音,到女子衣袖间散发的香气和额头的细汗,生动地展现了女子专注投入的状态,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而“裁用笥中刀,缝为万里衣”“盈箧自余手,幽缄俟君开”,则通过裁剪、缝制、装箱、密封等细节,体现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