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3章 谢朓《秋夜诗》(第1页)

秋夜诗

谢朓

秋夜促织鸣,南邻捣衣急。

思君隔九重,夜夜空伫立。

北窗轻幔垂,西户月光入。

何知白露下,坐视阶前湿。

谁能长分居,秋尽冬复及。

……

赏析:

谢朓的《秋夜诗》以细腻笔触,借秋夜之景,抒相思之情,将女子对远方爱人的深切思念展现得淋漓尽致。

一、起笔闻声,奠定秋思基调

“秋夜促织鸣,南邻捣衣急”,开篇描绘秋夜独特声响。秋夜本就易引发愁绪,促织鸣叫更添几分凄凉。在古代,捣衣常与寄衣相关,女子于秋夜捣衣,为远方亲人准备寒衣。邻家急促捣衣声,似也敲打着诗人的心,营造出浓浓的秋思氛围,暗示女子对远方爱人的牵挂,为全诗定下相思基调。

二、直抒胸臆,倾诉相思之苦

“思君隔九重,夜夜空伫立”,直截了当地倾诉对爱人的思念。“隔九重”极言距离遥远,空间阻隔更显相思煎熬。“夜夜空伫立”,“夜夜”强调时间长久,每晚都独自伫立,生动刻画女子因思念而夜不能寐、独自守望的形象,深刻表达其内心的孤独与对爱人的深情。

三、景语情语,烘托孤寂相思

“北窗轻幔垂,西户月光入”,此句看似单纯写景,实则饱含深情。北窗轻幔低垂,营造出静谧氛围;月光自西户照入,洒在屋内,清冷月光如同女子内心的孤寂,烘托出她独处的落寞。这两句景语将女子的孤独与思念融入其中,以景衬情,情因景浓。

四、细节入微,强化相思意境

“何知白露下,坐视阶前湿”,细腻描绘女子沉浸于相思的状态。她因思念入神,不知何时白露已下,等回过神,才看到阶前已湿。“坐视”体现女子长时间沉浸在思念中,对周围变化浑然不觉,白露不仅是自然现象,更象征着时间流逝与女子内心的凄凉,进一步强化相思意境。

五、直抒期盼,深化相思主题

“谁能长分居,秋尽冬复及”,以反问直抒女子对分离的无奈与对团聚的期盼。秋去冬来,时光流转,分离之苦却无尽头。女子发出这般感慨,深化了相思主题,让人深切感受到她对爱人的思念以及对结束分居生活的强烈渴望。

六、艺术特色

1.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诗中借秋夜促织声、捣衣声、月光、白露等景,营造出凄凉、孤寂氛围,自然融入女子相思之情,景语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