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3章 沈约《宿东园》(第1页)

宿东园

沈约

陈王斗鸡道,安仁采樵路。

东郊岂异昔,聊可闲余步。

野径既盘纡,荒阡亦交互。

槿篱疏复密,荆扉新且故。

树顶鸣风飙,草根积霜露。

惊麏去不息,征鸟时相顾。

茅栋啸愁鸱,平冈走寒兔。

夕阴带层阜,长烟引轻素。

飞光忽我遒,岂止岁云暮。

若蒙西山药,颓龄倘能度。

……

赏析:

《宿东园》是沈约诗作中展现其复杂情感与高超写景技艺的佳作。诗人通过对东园夜景的细致描绘,巧妙融入个人暮年的生命感慨,使诗歌充满了深沉的韵味。

一、开篇借典,奠定基调

1. 典故溯源:“陈王斗鸡道,安仁采樵路”,起笔便援引曹植与潘岳的典故。曹植曾在东郊斗鸡取乐,潘岳则在东郊采樵抒怀。此二典的运用,暗示诗人自身境遇与情志。曹植才华横溢却壮志难酬,潘岳亦有不得志之叹,沈约借此自比,将自身的郁闷不平之情隐匿其中,为全诗定下了略显压抑的基调。

2. 心境初显:借古人之事,展现诗人虽置身东郊,却并非单纯为赏景,而是内心有着难以言说的愁绪,希望借漫步东郊来稍作排遣,让读者初步感受到诗人内心世界的复杂。

二、园景描绘,氛围营造

1. 荒僻之景:“野径既盘纡,荒阡亦交互。槿篱疏复密,荆扉新且故”,诗人以细腻笔触勾勒出东园的小径与田园景象。野径蜿蜒曲折,荒阡纵横交错,槿篱疏密相间,荆扉新旧杂陈。“野”“荒”二字,生动地渲染出东园的荒芜与寂寥,展现出一种历经岁月、少有人至的沧桑感。这些景象不仅是客观描写,更映照出诗人内心的索寞与孤寂。

2. 岁暮之象:“树顶鸣风飙,草根积霜露。惊麏去不息,征鸟时相顾”,进一步点明时令为岁暮。狂风呼啸于树顶,霜露凝结在草根,受惊的獐子奔逃不止,远飞的鸟儿相互顾盼。“惊”“征”赋予动物以不安情绪,暗示外界环境的动荡,也传递出诗人内心潜藏的不安与忧虑。风声、霜露与惊兽飞鸟,共同营造出清冷、萧瑟且略带紧张的氛围。

3. 萧索之境:“茅栋啸愁鸱,平冈走寒兔”,以愁啸的猫头鹰和奔走的寒兔,强化了悲凉氛围。“愁”“寒”二字,将动物拟人化,实则映射诗人自身的心境,凸显出诗人内心的忧愁与生命的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