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疑
夏侯湛
或问予曰:“吾子弱冠而升大夫之位,新命赫然,且有令闻矣。当今官乏其人,而吾子之未取也,何也?将释远图而取近遇乎?”
予乃仰天而叹曰:“是何言欤!是何言欤!夫君子之立言也,将以明其智,达其志,成其名,彰其德而已矣。若夫堙埃之务,决机之权,所谓因天时,执地利,总人事而俟之者也,非能所豫议矣。若乃伊尹负鼎以干汤,吕尚隐游以徼文,傅说操筑以寤主,宁戚击角以要君,此非有积素行,着明名者,卒然奋发,遭遇其时者也。故君子达则奉鸿谟以骋大猷,否则婴执羁靮,服勤於末位,以俟天监,而积其器用。是以驽蹇望风而退,铅刀见景而沈也。
且夫辩所从于居易之时,坚直操于利仁之世,而犹褊浅选懦者之所不为。若乃罔其情以忤时,徙其易以从难,舍其所能而进其所短,必见困於当世,而不免乎负败者也。
且夫自媒之女,丑而不信;自衒之士,希用而邀祸。是以圣人韬光而不曜,神龙潜渊而不现。今子见吾进不能逃难,退不能杜默,岂徒欲观予之扁浅,亦以明予之企操耳。”
……
赏析:
《抵疑》是夏侯湛以独特视角回应外界质疑,展现其人生观、价值观与处世哲学的佳作。文章以主客问答开篇,形式新颖,便于作者清晰阐述观点,深入探讨个人在复杂社会环境中的选择与坚守。
一、思想内涵
1. 对君子追求的坚守:夏侯湛开篇即表明君子立言旨在“明其智,达其志,成其名,彰其德”,强调品德与志向的塑造才是根本追求。这一观点体现了对传统儒家道德观念的尊崇,即君子不应仅仅着眼于功名利禄,而应将内在修养与精神追求置于首位。这种对高尚目标的执着坚守,为全文奠定了思想基调,展现出作者对君子理想人格的深刻理解与不懈追求。
2. 对机遇与准备的辩证思考:文中通过列举伊尹、吕尚、傅说、宁戚等历史人物的事例,说明成功往往源于个人才能与机遇的契合。这些人虽平时默默无名,但凭借自身积累,在时机成熟时方能一举成功。作者借此表达,君子应懂得把握时机,在未遇良机时,要安于低位,勤奋积累,“俟天监,而积其器用”,为未来的发展做好充分准备。这种对机遇的客观认识以及对自身修养的重视,反映出作者务实且具有前瞻性的思想。
3. 对处世原则的强调:在面对外界质疑为何不积极争取更高官职时,作者指出不应盲目迎合时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