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0章 鲍照《代出自蓟北门行》(第1页)

代出自蓟北门行

鲍照

羽檄起边亭,烽火入咸阳。

征师屯广武,分兵救朔方。

严秋筋竿劲,虏阵精且强。

天子按剑怒,使者遥相望。

雁行缘石径,鱼贯度飞梁。

箫鼓流汉思,旌甲被胡霜。

疾风冲塞起,沙砾自飘扬。

马毛缩如猬,角弓不可张。

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

投躯报明主,身死为国殇。

……

赏析:

《代出自蓟北门行》是鲍照创作的一首边塞诗,通过描绘边塞战争场景,展现了将士们的英勇无畏以及诗人的家国情怀。

一、主题思想

1. 描绘战争局势,展现紧张氛围:开篇“羽檄起边亭,烽火入咸阳”,以紧急军事文书和烽火,点明边关战事突发,消息迅速传至京城,渲染出战争一触即发的紧张气氛。“征师屯广武,分兵救朔方”则具体描述了军队的调动部署,展现出国家应对战争的行动,让读者感受到局势的严峻。

2. 刻画战场环境,烘托战斗艰难:“严秋筋竿劲,虏阵精且强”描绘出深秋时节,敌方阵容强大且装备精良,我军面临严峻挑战。“疾风冲塞起,沙砾自飘扬。马毛缩如猬,角弓不可张”,对塞外恶劣自然环境的描写,进一步烘托出战斗的艰难,突出了战士们作战环境的艰苦。

3. 歌颂将士气节,彰显爱国情怀:“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投躯报明主,身死为国殇”,诗人在战争的紧张与艰难背景下,直抒胸臆,表达在国家危难时刻,正是考验臣子气节之时,只有在乱世中才能识别出谁是真正的忠良之士。战士们不惜牺牲生命,投身报国,体现出崇高的爱国情怀与英勇无畏的精神,升华了全诗主题。

二、艺术特色

1. 结构紧凑,层次分明:诗歌以战事突发起笔,接着写军队行动、敌方情况、行军场景、环境刻画,最后落脚到将士气节与爱国情怀,层层递进,结构严谨。从战争的开端到发展,再到高潮,有条不紊地展开,使读者逐步深入感受到边塞战争的全貌和诗人的情感脉络。

2. 善用烘托,渲染氛围:通过对自然环境如“疾风冲塞起,沙砾自飘扬”和敌方强大“虏阵精且强”的描写,烘托出我军战斗的艰难与危险,渲染出紧张、悲壮的氛围。这种烘托手法,让读者更能身临其境,体会到战争的残酷以及将士们的英勇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