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
赏析:
《诫子书》是诸葛亮在临终之际留给儿子诸葛瞻的家书,寥寥数语,却如黄钟大吕,蕴含着修身、立志、治学、惜时的深刻智慧,不仅是对诸葛瞻的殷切期望,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家庭教育与个人修养的璀璨明珠。
一、立意与主题
修身为本,德行为基:文章开篇便立意于“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将修身与养德置于首位,点明君子应通过内心的宁静和生活的节俭来塑造高尚品格。在纷繁复杂的尘世中,保持内心的宁静,不被世俗的喧嚣与欲望所迷惑,通过克制物质欲望,培养淡泊名利的心境,为个人成长与发展奠定坚实的道德基石。这一主题贯穿全文,强调道德修养是成为君子的根本,无论在何种境遇下,都应坚守内心的纯净与高尚。
志向引领,学以成才:“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进一步阐述了志向与心境的关系,突出了志向在人生道路上的引领作用。只有看淡名利,内心澄澈,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而内心宁静,不为外物所扰,才能坚定不移地朝着目标前行。同时,“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明确指出学习是增长才干的必由之路,而志向则是学习的动力源泉。只有树立明确的志向,并通过专注学习,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才能,实现人生的价值。这部分立意强调了志向与学习对于个人成长的重要性,是实现人生理想的关键要素。
自律惜时,成就人生:“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从反面告诫人们,放纵懈怠、轻薄浮躁会消磨人的意志,损害人的品性。唯有自律自强,克服这些不良习性,才能振奋精神,修养性情。最后,“年与时驰,意与日去……将复何及”感慨时光易逝,提醒人们珍惜光阴,在有限的人生中积极进取。若不珍惜时光,虚度年华,最终将一事无成,追悔莫及。这部分立意旨在强调自律与惜时对于人生的重要意义,是实现修身、立志、成才目标的重要保障。
二、结构与脉络
总起提纲,点明主旨:文章开篇以“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总领全文,提纲挈领地指出君子的行为准则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