忝役湘州与宣城吏民别诗
谢朓
弱龄倦簪履,薄晚忝华奥。
闲沃尽地区,山泉谐所好。
幸遇昌化穆,惇俗罕惊暴。
四时从偃息,三省无侵冒。
下车遽暄席,纡服始黔灶。
荣辱未遑敷,德礼何由导。
汩徂奉南岳,兼秩典邦号。
疲马方云驱,铅刀安可操。
遗惠良寂寞,恩灵亦匪报。
桂水日悠悠,结言幸相劳。
吐纳贻尔和,穷通勖所蹈。
……
赏析:
《忝役湘州与宣城吏民别诗》是谢朓即将离开宣城赴湘州任职时,与宣城吏民告别所作,饱含着诗人对宣城的深厚情感、对过往任职的反思,以及对吏民的殷切期许。
一、开篇自陈心境,奠定复杂基调
“弱龄倦簪履,薄晚忝华奥”,诗人起笔便坦露心声。“弱龄”表明年少时,“簪履”指代官场生涯,年少的诗人已厌倦官场。而“薄晚”指晚年,此时却忝居“华奥”,即高位。这种早年与晚年心境、境遇的反差,营造出一种复杂而深沉的氛围,既有对官场的倦怠,又因高位而觉有负重托,为全诗定下了情感基调,暗示着诗人在宣城任职期间心境的起伏。
二、忆宣城之美与治政安稳
1. 自然与风俗之美:“闲沃尽地区,山泉谐所好。幸遇昌化穆,惇俗罕惊暴”,诗人回忆宣城,赞其土地宽广肥沃,且有宜人的山川泉石,契合自己的喜好,描绘出一幅宜人的自然画卷。同时,庆幸宣城得良好教化,民风淳朴,少有暴乱之事,展现出当地和谐的社会风貌。此部分从自然与人文两方面,勾勒出宣城的美好,表达诗人对这片土地的喜爱与眷恋。
2. 治政和谐:“四时从偃息,三省无侵冒”,进一步描述在宣城的治理状态。一年四季百姓能按节令作息,官员奉公守法,无侵害百姓之举,勾勒出一幅政通人和的画面,体现诗人对宣城治理成果的欣慰,也侧面反映出其治理有方。
三、反思任职,自谦未竟之业
“下车遽暄席,纡服始黔灶。荣辱未遑敷,德礼何由导”,诗人描述到任后迅速融入民众,放下官服深入民间。然而,他自谦地认为,还未来得及充分推行荣辱观念,更无从引导百姓践行德礼规范。这种反思体现出诗人对自身要求严苛,虽已获一定治理成效,但仍觉未能完全达成理想的治政目标,展现其高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