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陶渊明《饮酒?其九》(第1页)

饮酒?其九

陶渊明

清晨闻叩门,倒裳往自开。

问子为谁欤?田父有好怀。

壶浆远见候,疑我与时乖。

“褴缕茅檐下,未足为高栖。

一世皆尚同,愿君汩其泥。”

“深感父老言,禀气寡所谐。

纡辔诚可学,违己讵非迷。

且共欢此饮,吾驾不可回。”

……

赏析:

《饮酒·其九》以一场别开生面的对话,展现了陶渊明在世俗诱惑与自我坚守之间的抉择,凸显其超脱世俗、坚守本真的高尚情怀。这首诗犹如一幅生动的生活画卷,用质朴的语言传递深刻的人生哲理。

一、开篇之景:热情与期待

1. 急切迎客的背后:“清晨闻叩门,倒裳往自开。”诗的开篇描绘了一幅匆忙迎客的场景。清晨,敲门声打破宁静,诗人甚至来不及整理好衣裳,就赶忙去开门。“倒裳”这一细节极为生动,不仅表现出诗人的急切,更透露出他平日里生活的质朴与随性。这种急切迎客的举动,反映出诗人对人际交往的渴望以及内心的热情好客,同时也为下文与田父的交流营造了一种亲切、自然的氛围,暗示着诗人对来客所带来信息的期待。

2. 生活节奏的折射:从侧面来看,这一场景也折射出诗人田园生活的简单与宁静。在这种生活节奏下,一次意外的敲门声都能引发如此大的反应,可见诗人的生活圈子相对狭小,与外界接触并不频繁,因此每一次的人际交往都显得格外珍贵。

二、田父之劝:世俗观念的呈现

1. 善意的担忧:“问子为谁欤?田父有好怀。壶浆远见候,疑我与时乖。”诗人询问后得知来客是心怀好意的田父,他带着酒远道而来,对诗人的现状表示担忧,认为诗人与时代格格不入。田父的这份善意,通过“壶浆远见候”体现得淋漓尽致,他不仅带来了物质上的酒,更带来了精神上的关怀。然而,这种关怀背后,是田父所代表的世俗观念。他以“与时乖”来质疑诗人的生活方式,表明在世俗眼中,诗人的归隐之举是不合时宜的。

2. 世俗价值观的剖析:田父进一步劝说道:“褴缕茅檐下,未足为高栖。一世皆尚同,愿君汩其泥。”他指出诗人身着褴褛,居于茅檐之下,这样的生活并非高尚的选择。在田父看来,世人都崇尚随波逐流,希望诗人也能顺应潮流,融入世俗。这里深刻地展现了世俗价值观对物质生活和社会认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