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 束皙《补亡诗·由仪》(第1页)

补亡诗·由仪

束皙

肃肃君子,由仪率性。

明明后辟,仁以为政。

鱼游清沼,鸟萃平林。

濯鳞鼓翼,振振其音。

宾写尔诚,主竭其心。

时之和矣,何思何修?

文化内辑,武功外悠。

……

赏析:

《补亡诗·由仪》围绕理想的社会秩序、个人修养与治国理念展开,以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构建出一幅和谐、安定的社会蓝图,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与独特的艺术魅力。

一、思想内容

1. 个人修养与政治理念的融合:诗的开篇对君子和君主提出要求,倡导君子“由仪率性”,遵循礼仪并依循本性,展现高尚品德;期望君主“仁以为政”,以仁爱治理国家。这不仅体现了儒家对个人道德修养和统治者为政之道的重视,更将个人修养与政治理念紧密结合,认为君主的仁德是社会和谐的基础,而君子的道德示范有助于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

2. 对和谐社会的向往:“鱼游清沼,鸟萃平林。濯鳞鼓翼,振振其音”描绘的和谐自然景象,是对理想社会的隐喻,象征万物在良好环境中各得其所。“宾写尔诚,主竭其心。时之和矣,何思何修”进一步强调人与人之间真诚相待,社会和谐融洽,无需额外忧虑与刻意修行,表达了诗人对和谐人际关系与社会氛围的向往,这种和谐不仅是物质上的富足,更是精神上的契合与安定。

3. 全面的治国理念阐述:“文化内辑,武功外悠”提出了一种全面的治国理念。“文化内辑”强调通过文德教化来凝聚人心、团结民众,注重社会内部的文化建设与道德培养,以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武功外悠”则表明要具备强大的军事力量,抵御外敌,使边境安宁,保障国家的和平稳定。这一理念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发展的深入思考,追求文治与武功的平衡。

二、艺术特色

1. 比兴手法的巧妙运用:诗歌以“鱼游清沼,鸟萃平林”起兴,通过描绘鱼鸟在适宜环境中的自在状态,引出对和谐社会的向往,为后文表达社会和谐、人际真诚的主题做铺垫。这种比兴手法使诗歌从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自然过渡到对社会理想的阐述,增强了诗歌的生动性与感染力,让读者更易于理解和接受诗人的思想。

2. 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诗歌先从君子和君主的修养与为政之道入手,接着描绘和谐自然景象象征社会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