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诗
王赞
朔风动秋草,边马有归心。
胡宁久分析,靡靡忽至今?
王事离我志,殊隔过商参。
昔往鸧鹒鸣,今来蟋蟀吟。
人情怀旧乡,客鸟思故林。
师涓久不奏,谁能宣我心!
……
赏析:
王赞的这首《杂诗》以其质朴真挚的情感和精湛的艺术手法,深刻地抒发了游子的思乡之情与身不由己的无奈。在古代思乡题材的诗作中,此诗独树一帜,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一、主题思想
1. 浓烈的思乡之情:全诗围绕思乡这一主题展开,从开篇以“边马有归心”巧妙起兴,借马的归心隐喻诗人内心对故乡的眷恋。“人情怀旧乡,客鸟思故林”更是直抒胸臆,以人皆念乡、鸟思旧林的常理,直白且强烈地表达出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这种思乡之情贯穿全诗,是诗歌情感表达的核心。
2. 因王事而产生的无奈:“王事离我志,殊隔过商参”表明诗人为了国家之事,不得不背离归乡的意愿,且与家乡的距离犹如商参二星般遥远,难以逾越。这不仅体现了个人理想与现实责任的冲突,更深刻地表达出诗人在这种冲突下的无奈与痛苦,使思乡之情染上了一层沉重的色彩。
二、艺术特色
1. 起兴与类比手法的运用:诗歌开篇“朔风动秋草,边马有归心”运用起兴手法,借边马在朔风中的归心,自然引出诗人的思乡之情,贴切自然且富有感染力。“人情怀旧乡,客鸟思故林”又将人与客鸟类比,以鸟对故林的思念强化人对故乡的眷恋,生动形象地传达出人类共通的思乡本能,引发读者强烈共鸣。
2. 今昔对比与时间意象的使用:“昔往鸧鹒鸣,今来蟋蟀吟”通过今昔不同时节的对比,以春天鸧鹒的鸣叫和秋天蟋蟀的吟叫来暗示时间的流逝。昔与今的对照,突出离家之久,强化了思乡的情感深度。这种以时间意象展现情感变化的手法,使诗歌在有限的篇幅内蕴含了丰富的情感层次。
3. 借典故深化情感:“师涓久不奏,谁能宣我心”一句,引用师涓的典故。师涓作为传说中善于弹琴表意之人,诗人感慨如今无人能像他一样弹奏出自己心中的情感,借此强调内心思乡之情的深沉与难以倾诉,使诗歌的情感表达更加含蓄而深沉,余味悠长。
整首诗情感真挚,主题鲜明,艺术手法多样且运用巧妙,将游子思乡的复杂情感与无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