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张协《杂诗?其二》(第1页)

杂诗?其二

张协

大火流坤维,白日驰西陆。

浮阳映翠林,回飙扇绿竹。

飞雨洒朝兰,轻露栖丛菊。

龙蛰暄气凝,天高万物肃。

弱条不重结,芳蕤岂再馥?

人生瀛海内,忽如鸟过目。

川上之叹逝,前修以自勖。

……

赏析:

张协的《杂诗·其二》是一首借景抒情、感悟人生的诗作。诗歌通过对夏秋交替时节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引发对人生短暂的深沉感慨,展现出作者高超的艺术表现力和对生命的深刻思考。

一、主题思想

1. 感慨时光流逝:诗的开篇以“大火流坤维,白日驰西陆”描绘星宿与太阳的运行,展现时光的飞速流转,为全诗奠定了时光易逝的基调。随后对夏秋之交自然景象的描写,如植物在季节变换中的变化,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时光流逝之感,使读者深切感受到岁月的匆匆。

2. 叹人生之短暂:由季节的更迭,诗人联想到人生的短暂,“人生瀛海内,忽如鸟过目”,将人生比作飞鸟掠过眼前,转瞬即逝,表达出对生命短暂的无奈与感慨。这种对人生短暂的喟叹,是对生命脆弱性和有限性的深刻认识。

3. 劝人珍惜时光:面对时光的流逝和人生的短暂,诗人借“川上之叹逝,前修以自勖”,引用孔子“逝者如斯夫”的典故,表明应以前贤为榜样,自我勉励,珍惜时光,积极面对人生,传达出一种珍惜当下、奋发进取的人生态度。

二、艺术特色

1.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诗歌前半部分集中笔墨描绘夏秋之交的自然景色。“浮阳映翠林,回飙扇绿竹。飞雨洒朝兰,轻露栖丛菊”,通过对阳光、清风、飞雨、轻露以及翠林、绿竹、朝兰、丛菊等自然景物的细腻刻画,营造出一种既清新又略带萧瑟的氛围。这些景色的变化暗示着季节的转换,而季节的转换又与时光流逝紧密相连,从而巧妙地引发了诗人对人生短暂的感慨,使景与情相互交融,浑然一体。

2. 比兴手法的运用:“弱条不重结,芳蕤岂再馥?”诗人以植物的生长规律作比,树枝不会再次长出同样的枝叶,花朵不会再次散发同样的芬芳,象征着时光一去不复返,人生的美好也难以重现。这一手法的运用,生动形象地强化了时光易逝、人生短暂的主题,引发读者对生命的思考。

3. 语言清新自然,富有表现力:整首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