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潘岳《关中诗十六章 其一》(第1页)

关中诗十六章·其一

潘岳

于皇时晋,受命既固。

三祖在天,圣皇绍祚。

德博化光,刑简罚措。

万国既同,九有有截。

矧乃畿甸,翼翼京宇。

苦为乱阶,四郊多垒。

芒芒终古,此焉则否。

邦家殄瘁,垂诚后昆。

……

赏析:

《关中诗十六章·其一》作为组诗开篇之作,奠定了整首诗对晋朝局势反思与告诫的基调。潘岳以凝练的语言,通过对比手法,展现晋朝从兴盛到战乱的转变,抒发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并向后代传递警示之意。

一、主题思想

1. 晋朝昔日辉煌的颂赞:诗的开篇极力颂扬晋朝受天命而立,国基稳固,历经三祖传承,圣皇继统,呈现出德政广施、刑罚宽简、天下一统的繁荣昌盛之景。“德博化光,刑简罚措。万国既同,九有有截”,描绘出晋朝在政治、文化和国家统一方面的卓越成就,体现出对晋朝正统地位及往昔盛世的高度认可与赞美。

2. 对当下战乱局势的忧虑:然而,笔锋陡然一转,“苦为乱阶,四郊多垒”揭示出京都地区沦为祸乱根源,四周战事频繁,防御工事林立,与前文的太平盛世形成强烈反差。诗人借此表达对当前国家陷入战乱、局势危急的深切忧虑,展现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与担忧。

3. 以史为鉴的告诫:“邦家殄瘁,垂诚后昆”明确点出诗歌主旨,诗人目睹国家遭受战乱困苦,希望以此为教训,为后代子孙留下深刻告诫,提醒后人从当前的困境中吸取经验,避免重蹈覆辙,体现出诗人的历史责任感和对国家长远发展的深切期望。

二、艺术特色

1. 鲜明的对比手法:整首诗通过前后内容的强烈对比来增强表现力。前半部分描绘晋朝的兴盛,强调其天命所归、德政斐然、天下归一的辉煌;后半部分则展现当下京都的战乱与衰败。这种对比不仅使诗歌的情感落差更为突出,更深刻地反映出局势变化之剧烈,引发读者对晋朝命运转折的强烈震撼与深刻反思。

2. 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潘岳用词简洁精准,寥寥数语便能勾勒出宏大的历史场景和鲜明的情感态度。如“于皇时晋”以“于皇”二字开篇,直接传达出对晋朝的赞叹;“刑简罚措”短短四字,便概括出当时宽松清明的政治环境;“四郊多垒”形象地描绘出战乱逼近京都的紧张局势。简洁的语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