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中诗十六章·其五
潘岳
悠悠上天,曰父母且。
无罪无辜,乱如此怃。
昊天不吊,我王不宁。
群后颙颙,忧心如酲。
览我家邦,既有颠覆。
沉忧孔疚,不可弭忘。
形影外求,寔云亡予。
蕴隆虫虫,群黎无辜。
方茂尔恶,相尔矛矣。
既夷既怿,如相酬矣。
……
赏析:
《关中诗十六章·其五》是潘岳《关中诗》系列中的重要部分,诗人以深沉而悲痛的笔触,抒发了对国家动荡、百姓受苦的忧思,展现出对时局的深刻洞察与无奈。此诗围绕对上天的质问、国家的困境、自身的忧惧以及各方矛盾等方面展开,情感真挚且强烈。
一、主题思想
1. 对上天不公的质问与怨怼:开篇“悠悠上天,曰父母且。无罪无辜,乱如此怃”,诗人将上天比作父母,本应庇佑众生,然而如今百姓无罪却深陷祸乱,表达出对上天不公的强烈质问。“昊天不吊,我王不宁”进一步强化这种情绪,指责上天不怜悯,致使国君不得安宁,体现诗人对上天在国家危难时刻未施援手的怨怼,反映出古人在面对无法解释的苦难时,对天命的质疑。
2. 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览我家邦,既有颠覆。沉忧孔疚,不可弭忘”,诗人目睹国家面临颠覆的危险,内心充满深深的忧虑与痛苦,且这种忧虑无法消除。这种对国家命运的高度关注,展现出诗人的家国情怀与责任感,表达对国家即将陷入绝境的痛心与无奈。
3. 对自身孤独无助的感慨:“形影外求,寔云亡予”描绘出诗人在困境中向外寻求援助,却发现无人能助自己摆脱困境,深刻表达出其孤独无助的心境。在国家危难面前,诗人不仅为国家命运担忧,也深感个人力量的渺小与无力,增添了诗歌的悲剧色彩。
4. 对各方矛盾的批判:“方茂尔恶,相尔矛矣。既夷既怿,如相酬矣”,生动刻画了各方势力之间的矛盾关系。当矛盾激化时,彼此怒目相向,如同持矛相对;而矛盾缓和时,又表现得如同相互酬答般友好。诗人借此批判各方势力只顾自身利益,不顾国家大局,致使国家陷入混乱,揭示国家动荡的内部因素。
二、艺术特色
1. 鲜明的情感表达:诗歌情感浓烈且直接,通过对上天的质问、对国家命运的忧虑、自身孤独无助的感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