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清晨,罗小军觉得肚子好饿,他来到研究所的食堂,准备好好吃一顿,补补脑子。“来碗羊肉汤,加个羊脑花,葱花香菜多加辣,谢谢师傅。”罗小军说这句话的时候,眼睛就没离开那个盛满雪白鲜汤的大锅。吃完早饭,罗小军慢悠悠的走向隔离舱。隔离舱外,小美女如今比他还早到,已经站在那里,用电脑记录着什么。罗小军靠近的那一刻,神秘晶体的表面又闪过一道柔和的亮纹,随即泛起一圈幽蓝色的光晕,将四周金属舱壁映出迷离的辉光,似乎是两位老朋友相见,嘴角泛起的那一抹微笑。这是晶体在“回应”。
会议室里,数十名来自不同领域的科学家济济一堂,气氛既紧张又热烈。罗小军和如今并肩坐在长桌一侧,另一侧则是基地科学总顾问、军方负责人白桐上校,以及几位蓝岛的科研代表。战争结束后,我方也同意个别蓝岛科研人员参与我们的研究。科学家有国界,但科学没有国界。
白桐上校神情振奋,率先开口:“各位,刚才发生的一幕大家都看到了。这进一步证明晶体能够感应罗少校的活动。”他刻意用上了罗小军的新军衔,语气坚定而期待。我们必须抓住这一线索,深入研究晶体与罗少校之间的共鸣机制。”
说完,他看向对面科研人员席位:“如今博士,请你介绍一下目前我们掌握的情况。
“各位请看,经分析我们发现,“那次晶体释放的能量脉冲包含高度复杂的频率调制模式。换言之,它并非随机噪声,更像是一种有序的信息传递。我们怀疑,那道强烈脉冲本身承载着某种讯息——可能是晶体试图与外界联络,或标记自身存在。”她点开另一份频谱图,“根据频谱分析,晶体脉冲涵盖从低频射电波段到高能伽马射线的广泛频率。其中某些频段的能量峰值,和我们已知宇宙中某些天体脉冲源的特征相符。”她神色凝重,缓缓说道,“这可能意味着晶体在向宇宙特定目标发送讯号——也许对应着原本文明约定的联络频率。”
此言一出,会场内响起一片低低的议论声。坐在一旁的一名蓝岛科研代表沉声开口:“我们蓝岛科研组当初给这项目起名‘逆熵计划’,正是基于类似推测。”他环视众人,解释道,“通过对晶体的研究,我们猜测它源自一个试图对抗熵增的高度文明。晶体内蕴含的信息和能量,服务于某种‘文明传承’的目的。”他叹了口气,继续说道,“实际上,在战争爆发前,我们也尝试寻找更多类似晶体或异常陨石的线索,但进展甚微。毕竟要在全球范围内搜寻未知特性的物质,无异于大海捞针。”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