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来到晚唐位面之前,他对兵法一窍不通,当然,现在也看过一些兵书了,自身也有许多实战经验,理论加上实践,对于排兵布阵还是有自己的一些心得。
当然,打仗不仅仅是看排兵布阵的,相比朱温,顾昊也是有巨大优势的,一个是自身的武力,一个是对千人以下骑兵和步兵如臂指使的智慧和百分之五十的战斗力加成,任何一支千人以下的合格军队在他手下都能成为一支精兵。
如果本身就是精兵,那更是能进化成精兵中的精兵,整个天下都凤毛麟角的那种精锐。
顾昊和朱温的对阵,说的夸大一点就是项羽和韩信的对阵,单论排兵布阵这一点,整个中华历史上都没说敢说自己稳胜他,他可是兵仙!
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古代打仗排兵布阵绝非为了场面好看,而是基于残酷的实战需求、武器装备的限制以及指挥控制的困难,演化出的生存与取胜之道。
良好的排兵布阵才能最大化发挥武器效能与兵种优势,可以让各种武器和兵种在最合适的位置、以最高效的方式协同作战,形成1+1>2的效果。
战场上的指挥也是离不开战阵,古代没有无线电,战场指挥主要靠旗帜、金鼓(锣、鼓、号角)、烟火、传令兵。
一个明确的、士兵们反复训练过的阵型,本身就是一套复杂的指令系统。
统帅通过旗鼓发出相对简单的信号,如变阵、前进、转向、撤退,确保成千上万的士兵能够作为一个整体,协调一致地行动,而不是各自为战。
总之,一个训练有素、阵型严整的军队,其战斗力远非一群人数相当但各自为战的乌合之众可比。
别看三国演义中各种谋士给主公提供各种谋划,但这些在战场上只是小道,战争的正道,从来都是要看谁的士兵训练的好,谁的军队士气高,谁的军队排兵布阵做好的,谁的军队命令传达的更及时。
话说回来,同为兵权谋,把朱温比作韩信当然是太过夸奖他,论军事实力,朱温或许只比得上韩信一个手指头。
可顾昊比作项羽,就没有一点夸大。
他属于野路子出身的统帅,一切以实战为主,把战术层面发挥到极致,属于兵家四势中典型的兵形式。
霍去病,项羽都属于这一派,霍去病打仗更是天马行空。
唐朝太宗李世民也属于这一派,没什么规则可言,凭借着战场敏锐的观察性打仗。
简单来说,顾昊打仗是根据战场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