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党项拓跋氏窃取数十年的宥州,终于回到了大唐……准确的说是回到了大唐定难军节度使,靖安郡王顾昊的手里。
不过灭掉拓跋氏容易,但把宥州治理好却不是那么容易的。
定难军五州之地,银、绥二州以汉民为主,夏州汉、蕃参半,不过蕃民略多,占据了六成左右,宥州、胜州蕃民占据主导。
这其中的蕃民主要就是党项人。
五州之地,经过顾昊源源不断的移民,人口结构有了一定的改善,汉民整体占据了四成左右,蕃民六成左右。
蕃民过多,在顾昊看来这个人口结构自然不是很健康。
夏州作为政治中心还好,因为驻扎了诸多士兵以及搬来的士兵家属,汉民数量已经快到五万了,然而汉民居住的区域主要还是夏州城附近,远离了州城的其他区域,依然是党项人等其他蕃民的天下。
虽然这些党项人目前对夏州比较恭顺,也开始缴纳赋税,进贡牛羊牲畜,但这只是因为定难军强横,可以稳稳压制住他们的的结果,若是那天定难军衰弱了,他们必然立即反叛。
唐朝党项人的叛乱简直就是如同家常便饭,就是因为中央朝廷的衰落,无法有效的掌控边疆区域。
这都是顾昊需要考虑的事情。
其次,党项人两大巨头之一的拓跋氏被灭了,那么折家呢?
接下来该考虑如何压制折家,防止他们做大,成为另一个拓跋氏。
灭了拓跋氏第二天,韩遵就跑到宥州来拜见顾昊提建议,竟然和顾昊正在考虑的事情差不多:
“大帅,处理党项事务,慎之又慎,镇压党项人容易,治理党项人难!”
顾昊笑道:“韩将军有何看法?”
“大帅,我只会领兵打仗,至于治理地方狗屁不通,但我半辈子都在关内,对这边的情况没有几个比我更了解。”
“我朝多次派兵镇压党项动乱,每一次都大胜,但始终无法彻底根治,为何?”
“以末将来看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党项人多以游牧为主,逐水而居,牧民们对朝廷或者官府没多少畏惧,就算打服了他们,只会老实几年,过几年又会固态萌发,除非再打他们一次。”
“其次,藩镇大将,官员常对党项横征暴敛,甚至掠夺人口为奴。党项部落为自保,逐渐联合反抗,形成“叛而复降,降而复叛”的循环。”
顾昊点点头,韩遵提出来的意见他都明白。
说实话,党项人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