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要么投靠!要么为敌!(第1页)

野利部氏横山党项中最大的部落之一,到了西夏和宋朝争锋的时代,横山一直是两国争夺的重要地带。

宋朝对其的描述是:

‘横山延袤千里,多马宜稼,人物劲悍善战,且有盐铁之利’

‘蕃部多良马,横山羌尤劲悍,常为西患’

‘横山蕃部,素称骁勇,夏贼恃以为强’

‘横山一带,两不耕种之地,无虑数百里……夏人恃此为生’

‘横山羌马最良,夏人常市之以充战骑’

简而言之,横山对西夏的地理战略价值、资源禀赋及军事意义都很重要,有了横山,西夏就能控制诸多险要关隘,当地的牛马牲畜,兵员,粮食都具有很重要的战略价值。

因此对于这个人口数万的党项大族,即便是顾昊第一想法也不是攻打,而是拉拢以剪除拓跋氏的羽翼。

“靖安郡王遣贵使为何而来?”

野利乞荣开门见山问道。

杨素沉声道:“为郡王和野利氏盟约而来。”

野利乞荣微微诧异,对于杨素的来意,他自然是心知肚明,可如此直接的说明来意,还是让他颇为意外,他还以为杨素要先绕个弯子来暗示呢,这么直接的说出来,必然有着极大的自信以及让野利氏没有任何敷衍的余地。

要不就投靠顾昊,要不就继续和拓跋氏一条道走到黑。

野利氏能这么郑重的把使者迎进来,就证明他们并不十分抵触投靠顾昊,但也不会这么轻易的答应,毕竟上赶着的不是买卖。

“我野利氏居于丹、延二州,据我所知,靖安郡王为定难军节度使,统御的区域不包括丹、延二州,郡王这手……伸的未免太长了。”

杨素微微一笑:“我部一直在实行一个计划,从京兆府移民百姓至夏绥等州,鄜延节度使李帅和王爷相交甚笃,我部护百姓路过丹、延等州,李帅一直以来都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这句话说的比较委婉,但意思却极为明显,李孝昌不敢得罪顾昊半分,你拿李孝昌做挡箭牌,怕是找错人了。

野利乞荣眉头微微一沉,野利部数万人,极限时刻能拉出万人大军,平时也能拉出七八千人,因此拓跋氏对他们采取的政策也是怀柔加拉拢。

但能拉出这么多人,不代表实力有多强,根本不足以对抗李孝昌麾下保大军,因为整个野利部都未必能找出五百套甲胄,这里的甲胄大多指的是皮甲,保大军的兵力人数约莫一万五,虽然不比野利部多多少,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