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诸事落定,道韵亲和(第1页)

资金有了,地盘也有了。

剩下的事情,便也简单了许多。

只不过陈安所要的,终不是这个时代里乱糟糟一片、效率低下的作坊。

哪怕不能一蹴而就变成上辈子流水线的模样。

但有点进步,也总归是好的。

负手立于庄园前的石桥之上,环望四周,心中有了定计。

“此处依山傍水,又有青竹环绕,便叫‘安竹山庄’吧。”

轻声自语间,算是为此地定下了名号。

山庄极大,兼之又荒废多年。

能否住人尚且两说,还需日后打扫、修缮。

更别说还有工坊的选址、营造,又是一桩消耗人力的事情。

保守估计,年末的时候整个庄子能够正常运转起来,便已经算是幸事了。

而且因为陈安身上有官身的缘故,外加平日里更要修行。

自然是不可能长期待在这里,监督一切。

除了每月的几日休沐,往后大部分的时间里都需要四喜留在此处,操持诸般事宜。

他既是管事,也是这座庄子的第二个主人。

......

当晚,回返飞云观。

夜深人静,陈安并没有如往常一般修行,而是点亮了灯火。

脑海里回忆着来自上辈子的知识,顺手在面前案桌上铺开崭新的纸张。

一边想,一边将自己对于造纸作坊,乃至于整个安竹山庄的未来规划,一一落于纸上。

首先,是原料的问题。

陈安提笔,在第一张纸上写下了一个大大的“竹”字。

这个时代造纸多用藤、麻,甚至珍贵的树皮,成本高昂,原料获取不易。

而他的这座庄园背后,便是漫山遍野的青竹,可谓是最好的原材料来源。

其次的话,就是工艺流程的改造。

他按照后世流水线的理念,将整个造纸过程拆分得清清楚楚。

从上游的溪水引流,建造用来浸泡竹料的“沤料池”。

而后是集中建造的“蒸煮区”,用大锅蒸煮竹料,使其软化。

再到“捣浆区”,将蒸煮过的竹料捣成细腻的纸浆。

最后才是对技术要求最高的“抄纸房”以及保持干燥通风的“烘烤房”。

陈安将每一个区域的功能、要求,都罗列的明明白白。

如此一来的话,即便是之前从来没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