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将陈羽讲解的这番话,在脑海中消化了之后,站起身来,主动提起茶壶给陈羽倒了一杯茶,笑着问道:
“陈兄弟,不知这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在面对气温与降水时,国运发展将会如何?”
陈羽不疾不徐的喝了一口,淡淡的开口道:
“你们可知为何华夏自古以来,无论是大秦时期北方的匈奴与南方的百越,还是如今大明北方的鞑靼与南方的诸部,都是北方比南方更加具有侵略性,始终呈现北患重于南患?”
陈羽平平淡淡的一句话,却一下子问住了在场的三个。
不得不说,自大秦时期到如今,都是抵御北方邻居,而对于南方的邻居则是一种比较温和的态度。
是因土地贫瘠?
南方的土地相较于大明来说,确实足够贫瘠。
可南方无论如何贫瘠,也不知道比北方好多少倍。
按道理来说,南方在这种自然条件下的国力,应该大于北方,也就是说南方的祸患也应该大于北方才对。
可事实表现出来的效果,却截然相反。
朱棣不确定的说道:“气温与降水?”
陈羽微微点了点头,开口说道:
“不错,原因就蕴藏在气温与降水当中。在四百米降水线的影响下,华夏这片土地诞生的农耕文明,相较于北方那不足四百米降水线诞生的游牧民族,抵御风险的能力更强。”
“比如农耕文明可以通过种植收成,虽受天气影响,但可以通过建立粮仓来储存粮食,用以应对灾年;游牧文明依赖草场和牲畜,难以长期储存,再者草场因天气或灾害很容易退化,食物供应更不稳定。”
“所以当小冰河时期来临之际,受气温降低的影响,降水线下降,游牧民族抗风险能力极差,就会导致生存空间压缩,必将引发南迁,与农耕民族冲突。”
话落,朱棣心中惊诧,陷入了沉思。
气温与降水,两个平常生活中再正常不过的东西,竟然决定了不同民族的生活方式,不仅如此就连矛盾轨迹都能决定。
张宇初听到陈羽的一番言论,眉头紧蹙,心情相当复杂。
如果刚进入酒馆落座的时候,他无论是对于陈羽这个人来说,还是陈羽提出的小冰河时期会使得大明灭亡的理论来说,都非常轻视。
但随着陈羽的不断讲解,他的心态也一直在发生变化。
通过史料的记载,他不得不承认小冰河时期真的存在。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