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 水平暴涨,爽到爆的朱瞻塙(第1页)

朱瞻塙的吟诵声情并茂,极具情感外放。

吟诵完之后,整个内堂顿时落针可闻。

陈羽最先回过神来,反观朱瞻基与朱瞻壑兄弟二人,则是当场陷入了懵逼环节,像是在看一个陌生人一样,大眼瞪小眼的看着朱瞻塙。

朱瞻基,朱瞻壑:“???”

这首诗真的是自己那个毫无作诗天赋的三弟所作?

太猎奇了吧!

要是他们记得不错,如今二人的记忆当中,朱瞻塙依旧是那个垃圾诗张口就来,作诗一道毫无救药的三弟。

可是在老师这边经过一番学习与沉淀,数月之后归来,竟然就跟换了一个人一样,作出来的诗与之前的进行对比,简直就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上。

完全没有可比性!

好家伙!

这特么与传说中的脱胎换骨,有什么区别?!

这首诗以生动的笔触勾勒出夏日生活场景,字里行间充满自然意趣与生活诙谐感。整首诗其实并不算复杂。

用自然意象与生活片段,串联起一幅充满烟火气的夏日图景。

在陈羽看来描摹的有些随意,只是通过简单的动词与色彩的搭配。

不仅如此,

全诗虽然采用五言八句的形制,但却未严格遵循律诗平仄,可也不是全部没有优点,就比如做到了每联对仗工整,如“日暖”对“风高”,“蝉织”对“燕颉颃”。

首联起兴、颔联铺陈、颈联叙事、尾联收情,形成“景—物—事—情”的递进结构,暗合古典诗歌“起承转合”的章法,甚至还能引经据典:“颉颃”“画堂”等词源自古典文献“颉颃”出自《诗经》“燕燕于飞,颉之颃之”。

整体看下来,算是有优点也有缺点。

可若这一首诗,换做大明京师之中另外一位大家前来评判,一定会将朱瞻塙骂的狗血淋头。

漏洞百出,甚至有些地方还特么词不达意。

但只有陈羽知道,朱瞻塙做出的这首诗,与之前的相比较,进步了多少。

水平勉勉强强能够触碰到作诗的大门,而这可是对方仅用两个月左右的功夫,达到的成绩。

有多厉害?

你可以简单的理解为一个十岁左右的孩子,两个月左右的时间,将初一的整个学期的课程学完了。

朱瞻基与朱瞻壑虽也很聪慧,可目前年龄尚幼,在作诗一行包括鉴赏方面,并没有过于深入的钻研。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