倭岛,某处山谷。
月色如水,倾洒而下。
大明军队驻扎在此处,明明是夜晚却并没有歇息,一个个整装待发,一看就是即将有大事要发生。
中军营帐。
“等了五天,鱼还是上钩了。”
宁王朱权两道剑眉斜插入鬓,看着幽幽跳动的烛火喃喃道。
他缓缓站起身来,长袍随之舒展开来,露出里面健硕的胸大肌,包括胸大肌上那一道道狰狞的伤疤。
宁王善谋,不代表他武力值不行。
根据他的经验,若想获得战争胜利,就必须获得足够的情报。
因此,上岸之后,宁王并没有在第一时间急着发起进攻。
而是摸清楚了如今倭岛上的势力划分。
永乐时期,倭岛处于室町时代前期,内部相当于华夏的东汉末年,朝廷‘室町幕府’权威较弱,地方诸侯‘大名’割据。
因此,实施三国时期的挟天子以令诸侯的计策,完全可行。
不过此时倭岛虽‘倭寇割据’,但身为朝廷的室町幕府,手中却牢牢掌握着三支军队。
即控制关东的上杉氏、关西的细川氏、九州的大内氏。
这三大家族,几乎是目前室町幕府所能掌控的所有力量。
每一支家族掌握三万名左右的武士。
因此,若想擒拿倭寇国王借此控制幕府,就需先击败十万倭兵。
宁王此次所带领的大明士卒,仅一万名左右。
他清楚在武器与军队素养方面,明军占据着绝对的优势。
可在如此敌我悬殊的情况下,他也不敢托大。采用了相对稳妥的方式,兵法取胜。
没错,古往今来能够达成以少胜多的战役,往往都是兵法取胜,而不是正面拼杀。
宁王此次采用的就是三国时期诸葛亮给司马懿摆的‘请君入瓮’。
三国时期,诸葛亮北伐大魏,司马懿不肯出战,于是设下一招请君入瓮之计。
诸葛亮知道司马懿一旦得知自己的位置,定会来偷袭。于是在谷顶上搭起草房,埋下引火之物,并布下伏兵。而后将士兵化整为零,引诱司马懿来攻。司马懿知晓后,觉得有机可乘,率领大军进攻祁山。
司马懿沿途派侦骑探知葫芦谷并无伏兵,只有草房成片,不疑有他,带领大军进入谷中。却不料四面鼓起,山上埋伏的少量蜀军丢下大堆火把,烧断了葫芦谷的入口,并引爆了地雷。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