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羽语气平静道:
“百家虽然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当中,但是百家的知识并没有随之消失。”
“就拿诸子百家中的农家来说,如今的户部,就拥有农家的相关书籍。”
陈羽说着,从身前桌子的抽屉中,抽出来了几本书,继续道:
“这个是我当时为了培育土豆,从而找购买的农书,后面表明身份之后,又找老夏在户部借了几本手抄本。”
“农家的理念、思想没有了,但是知识还在。我就是依靠着这个知识,开始了土豆培育工作。”
“而这其实是相对的,当农家有了知识之后,再给他们一个平台发展,随着时间的流逝,学习农家的读书人定然会越来越多,那么到时候多到一定程度,就会形成农家的新理念、新思想。”
“当然这个新生成的理念和思想,和千年之前百家时期的肯定有所差别,但这其实不是很重要,毕竟,这个时代生成的,定然是贴合这个时代的农家理念、思想。”
“时代在发展,各个领域都应该思变!”
“到时候,农家有了思想、理念,那么再借助平台传播,假以时日,能够在天下占据一席之地的农家,就又会活跃到历史上舞台上。”
“因此,农家并没有消亡,只是以另外一种方式蛰伏起来了而已,其余百家皆是如此!”
这一番话入耳,朱棣与夏原吉皆是一怔,脸上的神色瞬间凝固。
方才还沉浸在重兴百家难如登天的愁绪里,此刻却像是被突如其来的惊雷震住,一时竟说不出话来。
片刻后,朱棣率先回过神,眼神里还带着几分未散的怔忡,他伸手从桌案上随意拿起几本泛黄的农书。
指尖触到粗糙的纸页时,动作还有些僵硬,可当他翻开书页,目光落在那些记载着农耕技艺、节气规律、作物培育的文字上时,原本凝滞的眼神骤然亮了起来,指尖翻动纸页的速度也渐渐快了些,连呼吸都不自觉地急促了几分。
书页间,小到农具的改良方法,大到因地制宜的耕作体系,字字句句都是农家学说的精髓。
这不是零散的只言片语,而是有理论、有实践、能落地的完整知识!
朱棣越看心越热,胸中的沉闷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难以抑制的激动。
有了这些农书作为根基,农家便不再是无源之水,只要召集农人、士子研习整理,再辅以推广实践,农家学说定能重新焕发生机,真正重兴于世!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