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局面对皇权的影响极为深远。
皇权的权威性不断下降,皇帝逐渐失去了对朝政的绝对掌控权,成了文臣集团手中的象征;
重大决策需征得文官同意,稍有不从便会被以天人感应施压,甚至被指责为失德之君;
听到这里,朱棣的双眸中闪过一丝冰冷的杀意。
宋朝皇帝被文臣如此摆布,简直如同牵线木偶,这与大明洪武、永乐两朝皇帝始终压文官一头的局面形成了鲜明对比。
他深知,若大明后世之君重蹈宋朝覆辙,大明的基业必将动摇。
因此他绝不容许宋朝的悲剧在大明上演。
陈羽没有停歇,继续说道:
“天人感应学说除了压制皇权,还被文官集团频繁用来维护自身利益。只要朝廷颁布的法度触犯了他们的既得利益,他们就会搬出‘天灾’‘异象’说事,以‘上天示警’为由迫使皇权让步。”
“北宋时期的王安石变法,就是最典型的例子。王安石变法核心目的,是解决宋朝积贫积弱的问题,内容涵盖多个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
“变法实施后,北宋政府的财政收入大幅增加,农民负担有所减轻,流民数量明显减少。”
“军事上,北宋军队多次击败西夏军队,收复了河湟地区,扭转了此前对西夏屡战屡败的局面,这是北宋中后期少有的军事胜利。”
“然而,王安石变法触动了文臣守旧派的核心利益。变法中的“青苗法”“市易法”抑制了地主豪强的土地兼并与商业垄断,方田均税法的重新丈量土地,按土地实际面积征税,让此前隐瞒土地、逃避赋税的士绅阶级,不得不缴纳更多赋税。”
“这些措施直接损害了士绅阶级的利益,他们随即以天人感应为由,对变法展开猛烈攻击。”
“宋神宗熙宁七年,北方爆发蝗灾,以士绅阶级为首的文官集团大臣纷纷上书,称蝗灾乃变法所致,王安石变法扰动天下,触怒上天,故降灾惩罚。司马光在《与王介甫书》中更是直言:今蝗灾遍野,民不聊生,此皆变法之过也。陛下若不罢黜王安石,废除新法,恐上天震怒,灾祸更甚。”
“神宗虽曾力挺王安石,但在天人感应的舆论压力下,最终动摇了。下诏罢免王安石的宰相之职,将其外放江宁府;”
“王安石罢相后,士绅阶级为代表的文官集团逐渐掌控朝政,将王安石推行的新法全部废除。
“新法的废除,让北宋再次回到了积贫积弱的老路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