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作为草原上人口最多,实力最强大的民族,从来都是‘减丁’别的民族。
但当他们的单于被杀,主力被消灭以后,尽管依旧人数是最多的......
但一盘散沙,根本没有凝聚力。
故而,现在也成了被柔然人‘减丁’的鱼腩。
柔然可汗的部队,隔三岔五的就去杀戮一波......搞得匈奴人这个冬天活得很艰难。
七零八落的......都被赶到了完全没有水草的荒芜地带。
他们冬天没有吃的,更没有储备的粮草,一批一批的人在饥饿中活活冻死!
其实一个国家也好,一个民族也好,人数就算再多,没有政权的号召力,没有英雄人物的领导,那也只是一群牛羊......
更加上这群匈奴部落,互相瞧不上,他们内部本身就有很多尖锐的矛盾。
草原文明和农耕文明在底层逻辑上就有不同之处。
农耕文明,你种你的地,我种我的地,咱俩谁也别惹谁。
如果发生了天灾人祸,大家相互抱团取暖,还能有个帮衬。
远亲不如近邻,就是这个道理!
但草原文明,草场和水源,就是它们的生命线,很多情况下是......你们部落得到了,我们部落就会饿死!
所以,也不要说匈奴部落内部之间相互隔阂掣肘,有着生存竞争的矛盾。
就是鲜卑人内部,长孙部和拓跋部不也因为类似的事情曾经差点儿大动干戈?
而江明手里头的粮食充足,相当于整个燕国多打了一年的粮。
不但赈济了国内的灾荒,源源不断的供给给了麦丘前线......还有相当多的一部分粮食,被他拿来做匈奴的统战工作。
他派出了长孙部的部队,给一些零星的匈奴小部落送粮食......
匈奴人也不傻,虽然跟鲜卑人有仇,但打又打不过,人家还给送粮来,是所谓‘恶狗不要笑脸人’,也都很感恩的接受了长孙部的馈赠。
之所以让长孙部来干这个事儿,这里头也显露出了江明的政治智慧!
匈奴人和鲜卑人是有仇!
但也只是跟鲜卑可汗的仇......跟鲜卑的长孙部,却没有那么大的仇恨。
长孙部对于鲜卑而言,就像是大乾天下麾下的某一个诸侯国一样。
晋国和匈奴交战,不代表燕国人就不能和匈奴合作。
所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