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考功之法(第1页)

地节四年,初春。

长安城在经历了一个相对安稳的冬天之后,再次因为一道即将颁布的新法令,而变得暗流涌动。

自“盐铁新议”与“币制改革”之后,天子刘询与云梦侯云毅这对君臣组合,已经成为了整个大汉官场最令人敬畏的存在。

他们一个在明,一个在暗,配合默契。

刘询以帝王之尊行阳谋大道,每一次出手,都占据着“为国为民”的制高点,让人无法反驳;而云毅则以层出不穷、闻所未闻的新奇“术法”,将那些看似盘根错节的难题一一化解。

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国库日渐充盈,市场也趋于稳定。

所有人都以为,陛下在完成了这两件大事之后,会暂时放缓他改革的脚步。

然而,他们都错了——他们低估了这位从民间走出来的帝王的决心与魄力,也低估了他身边那位云梦侯,对这个帝国的改造计划。

这一日的宣室殿小朝会,参与的依旧是那几位刘询最核心的心腹。

殿内的气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来得凝重,因为摆在他们面前的,是一份由云毅主笔、魏相与丙吉共同修订了数月之久的草案——《考功法》。

魏相第一个看完了草案,他抚着胡须,长长地叹了一口气:“云梦侯,老夫为官数十载,自以为对这官场之弊看得已经足够透彻了。但今日看了侯爷这份《考功法》,方知自己不过是井底之蛙啊。”

丙吉亦是深有同感地点了点头:“以户口之增减,定其抚民之功;以垦田之多寡,定其劝农之功;以赋税之盈亏,定其理财之功;以盗匪之有无,定其治安之功……”他念着草案上的条文,声音都带着一丝难以置信的颤抖,“赏罚皆有据可依,升迁皆有数可查。如此一来,天下官吏,孰优孰劣、孰勤孰怠,皆一目了然!此法若能推行,实乃我大汉开国以来,吏治之最大变革!”

这便是云毅为这个帝国开出的第三剂猛药——一套完整的、后世称之为“KPI考核”的官员绩效管理制度。

它将彻底打破汉代以来沿袭了上百年的、依靠“察举”、“征辟”和“门荫”这种充满主观性和人情关系的用人标准,要将“当官”变成一门可以用数据来量化的“生意”:做得好有赏,做得不好便罚。就这么简单、粗暴,且有效。

“宿主,坦白说,我很佩服你的勇气。”系统的声音在云毅脑中响起,“你这是要凭一己之力,对抗全天下所有的士族门阀和官僚集团啊。这套东西在后世叫‘绩效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