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盛世之忧(第1页)

建平五年(公元前28年),秋。

帝都长安,已然是煌煌盛世的气象。

国库之充盈远迈文景之时,吏治之清明堪比孝宣之世。

西域都护府威加万里,南疆市舶司利通四海。

人人皆言,一个足以媲美上古三代的治世已然来临。

所有的人都在称颂着这位几乎无所不能的传奇丞相。

然而,只有云毅自己知道,在这片看似平静的浩瀚湖面之下,究竟还隐藏着怎样的汹涌暗流。

丞相府,书房。

夜,已深。

云毅没有批阅奏章。

他已年近古稀,两鬓风霜,昔日挺直的腰杆也微微有些佝偻。

他的面前,铺满了数百卷密密麻麻写满字的丝帛——《大汉法典·草案》。

这不是对《汉律》的修修补补,而是一次足以颠覆一个时代的重构。

他将自己这些年来所推行的所有新政——从《考功法》到《商贸法》——所有的一切都分门别类、详细地写入了这部法典之中。

他想要的不是简单地留下一些政策。

他想要的是建立一套完整的、可以自我运转自我修正的制度。

他要将他所有超越时代的思想都固化下来,变成这个国家万世不易的根本大法。

他想起了多年前,那个他用一生去守护的挚友,孝宣皇帝刘询,在病榻之上,握着他的手问出的一个问题。

“毅弟……若有一日,朕与你皆化为枯骨,后世子孙昏聩,轻信谗言,废黜今日之新政,致使豪强再起,国本动摇,又当如何?”

当时他未能回答,现在他要为那位逝去的挚友,也为这个帝国,交上迟来的答卷。

翌日的大朝会,气氛平静得有些不同寻常。

当云毅手捧着那卷巨大的丝帛图轴,缓缓走入殿中时,所有大臣的目光都下意识地汇聚了过来。

他们知道,这位从不出无用之招的铁腕丞相,今日,必有大事。

御座之上,年轻的皇帝刘康,看着自己这位亦师亦父的“相父”,眼中带着一如既往的信赖与敬重以及一丝不易察觉的复杂的光芒。

“相父今日,又有何利国良策?”

云毅躬身,将丝帛呈上:“陛下,臣今日不为新策,只为固本。臣请陛下,为我大汉,立万世之法!”

他话音不高,却如洪钟大吕,在空旷的前殿嗡然作响。

当侍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