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5章 求学万里(第1页)

永元十七年,夏。

距离太子刘隆前往云梦学宫求学,已经过去了整整四年。

在天子刘肇的励精图治之下,大汉早已彻底走出了外戚乱政的阴霾,步入了一个政治清明、府库充盈的崭新时代。

海内渐安,四夷宾服。

这一日,一封由帝师云易亲笔所书、盖有帝师金印的奏疏,自云梦泽畔八百里加急送抵京师。

天子刘肇在御书房内,将那份奏疏独自展阅了三遍。

奏疏上的字迹一如云易其人,平和冲淡,但其间蕴含的惊天之策,却让这位年轻帝王的心头,燃起一团炽热的火焰。

他命人抄录了一份,送往城西定远侯班超的府邸,交予其子、如今已暂代西域都护府长史之职的班雄。

翌日,宣政殿大朝会。

当值的中常侍展开奏疏,用一种异样的语调,当着满朝文武的面,宣读了那份石破天惊的奏议。

“……臣以为,天下之大,非只中原。大秦之强,其根非在武备,而在格物、律法、民本之学。我大汉欲开万世之基业,当有海纳百川之胸襟,择天下之英才,遣之西行,以学彼之长技,以补我之短板。臣请陛下,以国之名,行‘遣使求学’之策……”

奏疏读罢,殿内顿时起了骚动,议论之声不绝。

“荒唐!简直是荒唐透顶!”

太尉张奂第一个越列而出,这位一生都以捍卫儒家正统为己任的老臣,此刻气得须发皆张!

“我堂堂大汉,乃天朝上国!文物鼎盛,礼仪完备!自古只有四夷心慕王化,遣使来朝。岂有反过来,遣国之俊彦,去向那些茹毛饮血的蛮夷学习的道理?!”

他对着御座之上的皇帝,痛心疾首地劝谏道,“陛下!云易此举,乃是以夷变夏,自乱我华夏之正统!长此以往,国将不国矣!”

“张太尉所言极是!”

“我华夏圣人之学,博大精深,皓首穷经尚不能及万一,何须舍近而求远,去学那些蛮夷的歪理邪说?!”

一众儒臣们纷纷附和,言辞激烈。

御座之上的刘肇,看着底下群情激奋的臣工,神色平静的,将目光投向了殿下另一拨人——刚刚才从西域回京述职的、由班雄所统帅的都护府将领们。

“班雄将军,”他平静地开口问道,“你久在西域,见多识广。依你之见,那大秦、贵霜之国,当真如太尉所言,皆是那‘茹毛饮血’的蛮夷之邦吗?”

班雄出列一步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