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1章 云氏子求学云梦宫(第1页)

熙光七年(公元179年),秋

云梦泽的水汽氤氲,似千万年未曾散去。

一艘官船自襄阳而来,劈开晨雾,缓缓靠向云梦学宫那座宏伟的码头。

船头,一名身着月白细麻儒衫的少年凭栏而立,身姿挺拔如松。

他叫云乾,年方十八,安陆云氏旁支子弟。

“乾儿,下船吧。”船舱内,传来云乾父亲温和的声音,“到了。”

云乾深吸一口气,空气中混杂着水草的清新、泥土的芬芳,还有一种……油墨与书卷交织的独特气味。

他随着人流走下舷梯,双脚踏上坚实的青石板路时,心如擂鼓。

这里便是云梦学宫,是帝师云易所创学宫。

虽然帝师云易逝去已近五十载,但此地却早已取代洛阳太学,成了天下学子心中的圣地。

学宫甫一入眼,便是那座闻名天下的“求索门”。

门高愈十丈,是由四根顶天立地的巨石圆柱撑起巨大的三角门楣,简洁雄浑。

门楣正中,镌刻两个古朴篆字——“求索”。

穿过石门,眼前景象豁然开朗。

汉家宫阙的飞檐斗拱,与罗马式的拱顶连廊巧妙融为一体,非但不显突兀,反而生出一种兼容并包、气吞山河的气魄。

“兼容并包,格物致知。”云乾喃喃自语,此乃学宫之训。

学宫之内,人声鼎沸。

来自五湖四海的学子口音南腔北调,既有身着锦衣的世家子弟,亦有穿着补丁短褐的寒门才俊。

他们三五成群,高声阔论,无人因出身贵贱而有丝毫拘谨。

云乾的父亲,一位襄阳府小吏,此刻却两鬓已见汗迹,下意识地攥紧了云乾的手臂,低声道:“乾儿,此处皆是人中龙凤,日后行事,切记谨言慎行。”

云乾点了点头,目光却被学宫广场中央一面巨大的石壁所吸引。

石壁光滑如镜,贴着数张新印的报纸,最顶端是三个醒目大字——《云梦报》。

此刻,石壁前围满了学子,激烈的争辩声浪便从那里传来。

“荒唐!”

一个南阳口音的青年指着石壁,面色涨红,“《新汉律》明文:‘凡涉国帑之变动,非经尚书台、大理寺合议,不得擅行’!”

“郑公的封驳文书墨迹未干,陛下竟绕开尚书台、大理寺,直下中旨,让宦官赵忠执掌新设之内承运库?”

“此举,岂非是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