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初五年,秋。
元老院关于开辟海上商路的决议,羊皮纸上的墨迹尚未干透,一场来自于罗马阴影之中的攻击,便已如毒蛇出洞,迅猛而又恶毒地开始了。
第一支毒箭,射向的是人心。
罗马城那人口最密集、消息流传最快的苏布拉区,一夜之间开始流传出一个极其恶毒的谣言——“那些来自于遥远丝国的华丽丝绸,其本身带有一种古老的东方诅咒。凡是穿上它的人,都会感染上一种可怕的瘟疫!其皮肤会溃烂,其灵魂会堕落!”
这个充满了愚昧与种族歧视的谣言,竟在那些早已习惯了各种“神神叨叨”的罗马市民之中飞快地传播开来!
许多之前还在疯狂抢购丝绸的贵妇人们都开始变得恐慌与迟疑。
她们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纷纷将那些刚刚才花重金买来的华美丝绸,如同躲避瘟疫一般丢弃或焚烧!
紧接着,第二支毒箭,射向的是法度。
在元老院关于双方贸易协定具体条款的讨论之中,那些以陆路商人集团为代表的保守派元老们,开始了他们无休止的“表演”。
他们就每一个具体条款,从关税的税率,到商站的选址,再到双方商人的法律地位,都提出了各种极其苛刻而又近乎于无理的要求!
他们用最繁琐的罗马法律程序与最冗长的辩论,将整个谈判彻底地拖入了一个无休止的泥潭之中。
第三支毒箭,则来得无声无息,却充满了血腥。
一个阴雨连绵的傍晚,吴国使团的主事顾渊,在参加完一场与罗马商人的宴会后,其乘坐的马车在返回国宾馆的途中,于一处偏僻的巷道,遭到了十数名手持利刃的暴徒的袭击。
护卫的吴国士兵奋力死战,终因寡不敌众,死伤惨重。
若非巡夜的罗马卫队被激烈的打斗声惊动及时赶到,顾渊恐怕早已血溅当场。
饶是如此,这位曾在印度洋的风暴中都未曾皱眉的大航海家,依旧身中三刀,生命垂危。
国宾馆内,气氛压抑得如同暴风雨前的海面。
“云公子!”一名幸存的吴国校尉跪在云易面前,浑身是血,声音都在颤抖,“那帮畜生,招招致命!他们不是劫匪,他们是来要顾大人的命的!罗马……罗马这潭水,比那大海还要深啊!”
整个汉使团都笼罩在一种恐慌与绝望的阴云之中。
许多人都动了连夜逃离这座可怕城市的念头。
云易看着病榻之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