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许氏有女(第1页)

云毅看着早已听得目瞪口呆的刘询。

他又讲起了另一个故事。

一个关于那位最终夺得天下的汉高皇帝的故事。

“那位高皇帝,”他道,“他出身草莽,好酒及色,甚至有些无赖。他的学问不及张良;他的谋略不及陈平;他的理政之才不及萧何;他的统兵之能更是远不如韩信。”

“可是最终得天下的却是他。你又可知为何?”

刘询这一次似乎有所领悟:“因为……因为他懂得用人?”

“对了一半。”云毅赞许地点了点头,“他不仅懂得用人。他更懂得分享。”

“他懂得将攻下的城池分给为他卖命的将军。他懂得将丞相之位托付给能为他安稳后方的萧何。他甚至懂得在自己犯了错被樊哙当面呵斥时能笑着承认自己的错误。”

“他将天下看作是所有追随他的兄弟们共同的天下。所以天下人才愿意将这天下交给他。”

云毅走上前拍了拍刘询的肩膀。

“病已哥,”他无比郑重地说道,“胡夫子教你读圣贤之书,是教你如何修身养性,成为一个有德的‘君子’。”

“而我今日与你说这些,是想让你明白。一个真正的‘君王’,不仅要有尧舜的‘仁德’。更需要有高帝的‘手段’与始皇帝的‘教训’。”

刘询看着眼前这个明明比自己还要矮小许多的义弟,他却觉得此刻自己仿佛正站在一座高山之下。

“毅弟,”他对着云毅深深地一揖到底,“我……我受教了。”

云毅知道他已经在位未来的中兴之主心中种下了一颗名为“帝王之术”的最关键的种子。

这颗种子将在未来的岁月里生根发芽,最终长成一棵足以庇护整个大汉的参天大树。

汉昭帝元凤四年(公元前77年),长安。

时光荏苒,距离云毅觉醒记忆,又过去了三年。

这三年里,刘询在他的督促与教导之下,早已不再是那个只知打架斗殴的陋巷少年。

他拜大儒为师,通读经史,举手投足之间,已颇有几分温润如玉的贵胄之气。

云毅也从一个八岁的“神童”,长成了一个十一岁的清秀少年。

他的医术愈发精湛,在长安南城的贫民区,几乎已是“活神仙”一般的存在。

而许平君则已是年方十四的及笄少女。

她出落得愈发亭亭玉立。那双总是含着善意与温柔的眼睛,如同秋日里最清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