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定陶之立(第1页)

建昭四年,春。

东宫,太子府。这里,是整个大汉帝国未来的权力中心。

但自从它的新主人入住之后,这里便再也听不到歌舞升平、饮酒作乐之声,有的,只是朗朗的读书声与激烈的辩论声。

新太子刘康,年仅十八岁。

但他身上,却早已没有了半分属于这个年纪的少年人的青涩。

他的脸上,总是带着一种与他年龄不符的沉稳与早熟。

他的老师,是当朝丞相、云梦侯、云毅——一个以一己之力,颠覆了整个朝堂格局的男人。

云毅对刘康的教导,是全方位、史无前例的。

他没有像寻常的太傅一样,只是抱着几卷儒家经典让他死记硬背。他为刘康制定了一套堪称“恐怖”的学习计划。

每日卯时起,先习武一个时辰。

云毅为他请来了军中最优秀的将领,教他骑马、射箭、兵法。云毅告诉他:“一个合格的君主,可以不精通武艺,但绝不能不了解战争。因为战争,是政治最极端的延续。”

然后,是两个时辰的经学。

老师依旧是那些德高望重的大儒。

但云毅却要求他们在教导之时,不能只讲经文的微言大义,更要联系当朝的实际政务,去阐述经典之中那些治国平天下的道理。

下午,则是云毅为他量身定做的“帝王之学”。

他教的第一门课,便是历史。

他将从三皇五帝到夏商周,再到春秋战国、秦亡汉兴,数千年的兴衰成败、王朝更迭,都掰开了,揉碎了,讲给刘康听。

他讲的不是那些史书之上冰冷的文字,而是文字背后,那一个个血淋淋的、充满了人性与权谋的故事。

“……殿下,你看。”这一日,云毅指着那张巨大的战国舆图,“为何最终统一天下的,是地处西陲、被中原诸国视为‘蛮夷’的秦国?”

刘康思索了许久,回答道:“因为秦有商君变法,国富兵强。”

“对。”云毅点了点头,“但这只说对了一半。更重要的,是秦自孝公以来,数代君主皆是雄才大略,励精图治。而反观东方六国,或君主昏聩,或权臣当道,或内斗不休。所以,”

云毅看着刘康,一字一句地说道,“一个国家的强盛,其根本不在于它的土地有多辽阔,人民有多富庶,而在于它的最高统治者,是否拥有足够强大的意志与足够清醒的头脑。这,便是历史教给我们的第一课。”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