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龙榻惊梦”那一夜后,云宏逸在咸阳宫中的地位,变得微妙起来。
他不再仅仅是一个只管着药材库的医丞。
始皇帝似乎对他那套“固本培元、安神养生”的法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隔三差五,便会有一纸诏令,宣他入宫,不为诊脉,不为开方,只为问一问,今日之饮食,该如何调配;或是,夜间安寝之熏香,该用何种配比。
他俨然成了始皇帝的“保健顾问”。
而方士徐福,则依旧是“长生顾问”。
一医,一方,一治“已病”,一求“未生”。两者在宫中,形成了一种诡异的、互不干涉,却又隐隐对立的平衡。
云宏逸对此,如履薄冰。
他将张景的告诫,“只医病,莫问道”,奉为金科玉律。
他将自己所有的建议,都包装在最传统、最安全的阴阳五行与食疗理论之下。他只谈如何让陛下“睡得更香”、“吃得更下”,绝不触碰任何与“长生”、“仙丹”相关的字眼。
这种谨小慎微,让他在波诡云谲的宫廷中,暂时安然无恙。
但咸阳的政治气候,却在以一种令人不安的速度,变得越来越酷烈。
始皇帝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咸阳城外,骊山之旁,巨大的阿房宫,开始动工。
数十万民夫和刑徒,被驱赶至此,日夜劳作。
而另一场风暴,则在朝堂之上,悄然酝酿。
起因,是几名儒生和方士,私下里议论始皇帝“德不配位”、“求仙罔顾民生”,被人告发。
始皇帝雷霆震怒。
一场由丞相李斯主导的、针对所有“非议朝政”的读书人的大清洗,开始了。
“坑儒”的消息,是张景带给他的。
那一日,张景来到他的官署,这位向来沉稳的老者,竟是脚步虚浮,面如金纸。
“宏逸,”他关上门,声音都在发抖,“出大事了……咸阳城外,一个大坑,四百六十多名儒生、方士……全……全都给活埋了!”
云宏逸虽然早已知道历史的走向,但当这个血淋淋的事实,从一个亲历者的口中说出时,他还是感到了一股深入骨髓的寒意。
四百六十多条鲜活的生命,就因为几句“非议”,便被当做蝼蚁一般,随意地坑杀。
“宿主,欢迎来到真实的历史。”系统的声音,冰冷而无情,“没有圣母,没有奇迹。只有绝对的、不容挑战的皇权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