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朝御书房,檀香从铜炉中袅袅升起,与晨光交织成暖金色的雾霭。案上摊着三张巨大的图纸,纸页边缘被反复摩挲得发卷,上面用墨线、朱红、靛蓝标注着城池的轮廓、河道、街巷——这是建设部部长赵宽熬夜绘制的三座新城最终版设计图,分别命名为“安城”“宁城”“康城”,取“国泰民安、安宁康健”之意。
赵宽身着粗布短褂,裤腿上还沾着些许墨渍,显然刚从工坊赶来。他双手捧着图纸,躬身递到陈胜面前:“王子,三座新城的设计图已修改完毕,请您查阅审批。”
陈胜放下手中的奏折,指尖拂过图纸上的线条,目光专注而锐利。安城临汉河中游石泉,宁城靠石堰湾山麓,康城则位于南境边境黑风口,三座城池呈“品”字形分布,互为犄角。“赵大人,你这图纸看得出来用了心。”陈胜指着康城的设计,“依河道狭窄处筑墙,借山体建要塞,这思路很对——‘天时不如地利’,利用地形能省不少人力物力,还能让城墙更坚固。”
赵宽闻言松了口气,连忙解释:“回王子,康城直面南境周勤势力,是防御第一线,臣特意将临南境的东墙设计得最厚,达三丈,城墙上设了三层箭垛,还在高处建了四座角楼箭塔,站在塔上能望到十里外的动静。另外,臣还将汉河堤坝修高了丈五,挖了三条泄洪渠,就算遇洪水也能应对。”
“泄洪渠的走向再调整一下。”陈胜拿起毛笔,在图纸上勾勒出一条新的线条,“让渠水绕开民居区,引到城外的农田——既能防洪,又能灌溉,一举两得。”他又指向安城的设计,“城内的河道网规划得不错,可在交汇处设三个交易码头,划分出商贸区,让商船能直接停靠,方便货物装卸。”
“臣记下了!”赵宽连忙拿出炭笔,在图纸上标注修改,“商船停靠的码头,臣会先用青石板铺地,加固岸边的木桩,防止船只碰撞损坏,后期水泥材料充足后再进行混泥土加固。另外,臣还在河道适合的位置规划了五座石桥,分别连接东西、南北街巷,方便百姓通行。”
陈胜颔首,目光落在宁城的图纸上:“宁城靠石堰湾山麓,可在山麓处设个采石场,既能供应建城的石料,日后还能烧制石灰和制造水泥——‘就地取材’,能省不少运输成本。”
“王子英明!”赵宽眼中闪过赞许,“臣已派人去石堰湾勘察过,山麓处的石料质地坚硬,适合筑墙;铁矿储量也不少,待城池建好,便可开采冶炼,供应工坊。”
陈胜放下图纸,靠在椅背上,语气缓和了些:“图纸整体可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