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第一缕晨曦穿透全息教室的量子玻璃,菱形光斑如液态金般倾泻在课桌上,仿佛银河特意为课堂洒落的碎钻。苗寨小学的石老师将指尖轻按在讲台边缘的生物识别按钮上,操作台随即发出一阵低鸣,纳米级光粒子如同涨潮的海水,瞬间漫过整个教室,将其幻化成一座古朴雅致的苗绣工坊。
百年老木制成的绣架泛着琥珀色的温润光泽,在全息光影的映照下,五彩丝线若隐若现。石老师伸手轻捻其中一缕靛蓝色丝线,丝线表面浮现出苗族古歌的全息投影 —— 那些用苗文记载的古老传说,正随着丝线的摆动在空中流转。蚕丝特有的清香与苗寨独有的艾草、青竹气息交织缠绕,萦绕在鼻尖,恍惚间还能闻到火塘边烤糍粑的焦香,仿佛将整个苗寨清晨的烟火气都封印在了这方教室之中。
角落里,三盆当地特有的素心兰静静绽放,花瓣上晶莹的露珠在光影中闪烁。这些兰花是去年毕业生用竹筒移栽的,如今叶片上还留着孩子们用蜡染颜料绘制的图腾。窗台边悬挂着的苗族手工风铃,由十二片镂空银片串联而成,每片银片都镌刻着不同的苗家纹样。随着微风轻轻摇晃,彩色丝线上系着的小巧银饰相互碰撞,发出细碎而清脆的叮当声,与窗外此起彼伏的鸟鸣声、远处传来的山涧流水声融为一体,宛如在为即将开始的课程演奏一首欢快的前奏曲。风铃下还系着褪色的祈福布条,上面歪歪扭扭写满了往届学生的心愿:"希望阿婆的咳嗽快好"、"下次芦笙比赛要拿第一",这些承载着童真与期盼的字迹,在光影中轻轻飘动,与全息投影里缓缓展开的苗绣长卷相映成趣。*
*“同学们看。” 石老师的指尖在泛着幽蓝荧光的虚拟控制面板上轻轻划过,苗族百鸟衣的纹样在全息投影中缓缓流转,每一片羽毛都仿佛带着远古的呼吸,栩栩如生。银饰碰撞的叮当声通过定向音响精准地传递到教室的每个角落,清脆的声响里,仿佛藏着苗岭深处的晨雾与月光,成为古老故事即将展开的序曲。
她随即调出全息影像,画面以 360 度全景视角展开,时空仿佛在此刻折叠。镜头掠过云雾缭绕的苗岭,聚焦在一群身着粗布麻衣的苗族先民身上。他们背着竹篓,手持简陋骨针,在迁徙途中艰难地穿越重重大山与湍急河流。镜头拉近,能清晰看到先民们额头上滚落的汗珠,在阳光下折射出晶莹的光芒;冻得发紫的手指因为长期劳作而布满老茧,却依然稳稳地捏着骨针;他们眼中闪烁着坚毅的光芒,那是对故土的眷恋,也是对未来的执着。
随着画面推进,先民们在山洞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