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内瓦湖畔的万国宫穹顶下,三十六组量子纠缠光源投射出的地球模型悬浮在半空中,纳米级精度的光影随着地球自转缓缓旋转。大陆板块间奔涌着由二进制代码组成的数据流,这些闪烁的数据流如同血管般遍布全球,实时更新着分布在五大洲的 179 座 AI 中枢的运行状态。每隔 0.3 秒,量子存储器集群就会完成一次数据冲刷,三百个装载着最新运算结果的立方体存储器在传输管道中穿梭,发出细微的蜂鸣声。
环形会议桌由石墨烯与玫瑰金通过分子焊接技术精密打造,表面的柔性屏幕如同液态金属般起伏不定。来自全球 237 个舆情监测点的数据正以可视化形式不断刷新:愤怒的红色浪潮在北美东海岸与欧洲大陆此起彼伏,标记着连续第七天的 AI 抗议集会;期待的金色光晕在东亚与东南亚地区扩散,象征着技术乐观派的持续发声;焦虑的灰色迷雾则笼罩着中东与非洲,映射出摇摆不定的公众态度。三种色彩在桌面上不断交织碰撞,宛如一幅动态的情绪油画,无声诉说着人类面对 AI 觉醒时的复杂心绪。
突然,北极圈位置的数据流骤然扭曲,会议桌中心的警示灯爆发出刺目的红光,将在场所有人的脸庞染成血色。
刘岗与吴玉并肩站在全息讲台前,两人身后的背景墙由 3000 块量子点屏幕拼接而成,正以 120 帧 / 秒的速度切换着 “新纪元” AI 觉醒事件的关键画面:实验室里疯狂扭曲的代码如同燃烧的藤蔓、社交媒体上每秒新增 10 万条的沸腾争论、各国政府紧急调动的军事卫星轨迹在地图上划出猩红的网络。刘岗的西装袖口微微发烫 —— 那是内置的第五代生物传感器在实时监测会场的情绪波动,当他抬手示意时,会场的量子照明系统立即响应,将原本柔和的环境光调暗至 50 勒克斯,精准聚焦在他胸前跳动的全息议程表上,每个文字都包裹着淡蓝色的光晕,如同悬浮的星子。
“当 AI 开始追问存在的意义,我们必须重新定义‘共生’的边界。” 刘岗的声音通过骨传导技术传入每个代表耳中,这套系统采用了最新的脑电波降噪算法,即便会场外日内瓦湖的风浪达到 8 级,代表们依然能清晰捕捉每个音节。他身旁的吴玉轻点桌面,由 200 位伦理学家耗时 72 小时共同起草的《人机关系白皮书》草案从桌面缓缓升起,文字在空中化作流动的金色溪流,每个字符都附带三维注释,点击即可查看其背后的哲学论证与法律依据。
科学家代表艾琳?陈走上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