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8章 平行宇宙生物研究(第1页)

生物安全实验室的负压舱泛着冷冽的银辉,如同被冰封的巨型钻石。舱体表面镶嵌的纳米传感器正以每秒 800 次的频率震颤,将舱内的气压、温度、辐射强度等数据实时传输到中央控制系统。这些指甲盖大小的传感器阵列,在舱体表面勾勒出精密的网格状纹路,每当数据波动时,便会泛起一层幽紫色的光膜,如同有生命的电子血管在皮下跳动。

舱内,三只捕获于平行宇宙通道的未知生物悬浮在能量力场中,它们的形态颠覆了人类对生物的认知。为首的个体体长约两米,身体呈现半透明的胶状质地,表面流淌着如同液态星光般的幽蓝纹路。这些纹路并非静态图案,而是如同银河旋臂般不断流转,每隔三十秒便会重新编织成新的几何图腾。当它呼吸时,整个躯体像水母般规律性膨胀收缩,内部隐约可见类似神经脉络的银色丝线,随着呼吸节奏迸发细微的电火花,仿佛是宇宙星云的微缩版。

第二只生物体型稍小,却拥有六组对称分布的半透明附肢,每根附肢末端都生长着类似棱镜的晶体结构。当能量力场产生波动时,这些晶体便会折射出彩虹般的光晕,在舱壁上投下不断变幻的光谱。它的躯体表面布满蜂窝状气孔,每次开合都会喷出细小的荧光颗粒,在舱内悬浮片刻后,竟自动排列成某种未知的符号系统。

最特别的是第三只生物,它宛如一团混沌的量子迷雾,周身萦绕着若有若无的紫色光晕,光晕中还不时闪过细碎的金色光点,像是被困在迷雾里的星辰碎屑。这团迷雾始终保持着不规则的流体形态,在观察舱内进行着永不停歇的形态嬗变,舱壁上的能量监测仪疯狂跳动,记录着它每次形态变化时释放出的诡异能量波动。

无数次的分裂与聚合在瞬息间完成,时而分裂成数十个闪烁着幽蓝荧光的小型个体,每个个体表面都流转着细密的电流纹路,如同微型的闪电风暴。这些小型个体在舱内飞速穿梭,相互碰撞时会迸发出刺目的火花,还伴随着高频的嗡鸣声,仿佛在进行某种特殊的交流。它们偶尔会突然静止,表面的电流纹路组成奇特的符号,转瞬又消散不见。

它们先是如受惊的星群般四散逃窜,金属实验台在粒子流冲击下泛起细密的蓝紫色电弧。超导冷却系统发出濒临过载的尖锐警报,液态氦在管道中剧烈震颤,凝结的霜花沿着观测窗边缘疯长。

正当研究员们屏息观察时,诡异的嗡鸣声突然刺破寂静 —— 那声音仿佛是无数虫洞同时开启的共振,带着令人牙酸的次声波震颤。那些游离的光点竟以超越物理定律的姿态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