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奥林匹斯基地的锻造车间里,三千台等离子熔炉同时喷吐着幽蓝的火焰,焰心温度高达 开尔文,足以瞬间熔化地球上最坚硬的钨合金。熔炉内壁的纳米涂层在高温下泛着虹彩,每平方厘米的表面分布着 500 万个量子感应节点,实时监测着炉内金属的相变过程。每台设备的能量读数都稳定在 12.7 赫兹的黄金频段 —— 这是根据星际掠夺者护盾弱点专门校准的攻击频率,频率波动误差被严格控制在 0.001 赫兹以内。
机械臂如同精密的舞者,在电弧光中灵巧地翻转着炽热的金属坯。这些由碳化硅纤维增强的机械臂,关节处镶嵌着人造金刚石轴承,即使在高温环境下也能保持 0.1 微米的操作精度。它们将金属坯锻造成高频脉冲炮的炮管雏形,冷却系统喷出的惰性气体在表面凝结成白雾,随着炮管的旋转形成螺旋状的冰纹,这些冰纹其实是气凝胶与金属表面快速热交换的产物,能有效防止炮管因骤冷产生应力裂纹。
地下三层的弹药库内,智能机械正在组装穿甲弹的核心部件。反物质弹头被悬浮在磁约束场中,如同被囚禁的微型黑洞,周围环绕着闪烁的蓝色粒子束,这些粒子束是由超导线圈产生的强磁场约束的等离子体,能确保反物质不会与容器壁接触而发生湮灭。每个弹头都刻有微小的量子编码,与突击小队的神经接口绑定,编码信息包含弹头的序列号、引爆密码和敌我识别信号,确保在百万分之一秒内完成精准识别。
仓库中央的全息屏实时显示着生产进度:高频脉冲炮完成率 87%,穿甲弹储备量 发,能量核心充能进度 63%。红色的倒计时数字跳动着,将压力传导给每个擦肩而过的工程师。他们的防护服上别着能量剂量计,绿色指示灯表示当前辐射水平安全,一旦超过阈值就会发出尖锐警报。角落里的自动补给站不断吐出营养膏和电解质饮料,为连续工作超过 18 小时的工程师们补充能量。
冥王星前哨站的模拟训练舱内,林夏带领的 "夜莺" 小队正在进行第 147 次战术推演。全息投影构建出逼真的小行星带战场,每颗陨石的纹理都与实际扫描数据完全一致,甚至包括陨石表面因宇宙射线照射形成的微陨石坑。当掠夺者战舰的虚影从陨石背后突袭时,林夏的机甲瞬间做出 Z 字形规避,肩部的高频炮以 0.3 秒间隔连续击发,能量束在虚拟护盾上激起的涟漪与实战记录分毫不差,连涟漪的扩散速度和衰减幅度都精确到小数点后四位。
"左舷 30 度出现第二波敌人!"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