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5章 基因工程的伦理争议再起(第1页)

晨光穿透基因研究所穹顶那三层防辐射镀膜玻璃,在地面投下菱形光斑阵列。这些光斑如同被精心切割的钻石碎片,在光洁的大理石地面上跳跃闪烁,又像是无数微小的聚光灯,将实验室的每个角落都照得纤毫毕现。中央控制台的全息投影正悬浮着动态基因链模型,纳米级别的光粒子组成的双螺旋结构缓缓旋转,泛着深海生物般的幽蓝微光,仿佛是从海底深处打捞上来的神秘宝物,又像是被禁锢在这片空间里的银河,每一个粒子都蕴含着宇宙的奥秘。

链节处跳动的荧光标记如同夜空中闪烁的星群,它们按照既定的程序,有条不紊地进行着第七次碱基配对模拟。这是 "普罗米修斯计划" 实施三年来最完美的编辑成果,每一次旋转,每一次闪烁,都凝聚着科研人员无数个日夜的心血与汗水。那些熬红的双眼、布满血丝的眼睛,都在这精密的模拟中化作了推动科学前进的动力。

当模拟程序进行到第 127 组碱基对时,实验舱突然响起蜂鸣,那声音尖锐而急促,如同警报一般撕裂了实验室原本紧张而有序的氛围。所有科研人员的目光瞬间聚焦在这个即将突破的关键节点,他们屏住呼吸,心跳随着蜂鸣声加速。空气仿佛在这一刻凝固,整个实验室陷入了一种令人窒息的寂静,大家都在等待着,等待着这个可能改变基因研究历史的结果。

观测台的钛合金栏杆在林夏掌心沁出的冷汗里泛起凉意,她的指尖悬在半空,如同被无形丝线吊住的枯叶般微微颤抖。视网膜上跳动的全息投影泛着幽蓝冷光,编号 734 号实验体的实时数据流正以 0.1 秒为单位疯狂刷新 —— 神经传导速度 420 米 / 秒,这个数值比正常人类快了整整七倍,意味着信号从大脑抵达脚趾仅需 0.004 秒;肌肉纤维密度 370%,显微镜下的肌束呈现出大理石般致密的纹理;最令人心惊的是端粒长度数据栏,那个持续增长的绿色曲线正在无情改写人类衰老的铁律。

这些突破认知极限的数字像烧红的烙铁,烫得她眼眶发酸。三天前的监控画面在脑海中循环播放:暴雨倾盆的街道上,穿着蓝白条纹病号服的男孩仰头望向三十层高空,突然化作一道残影弹射而出。坠落婴儿粉色的襁褓在狂风中翻飞,他跃起的瞬间,雨滴在周身凝成悬浮的水晶球,最终以反物理定律的姿态稳稳托住那个脆弱的小生命。这段未经剪辑的视频在暗网上 12 小时内突破三亿播放,评论区的争吵化作燎原之火,将 "基因新人类" 的词条顶到全球热搜榜首。

"这不是进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