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模拟舱投射出的蓝光如液态汞般漫过作战指挥室,三百平方米的空间被浸染成流动的金属质感。舱体表面密布的纳米棱镜阵列持续震颤,将蓝光切割成无数道锐利的光刃,在舱壁上投射出动态的星图残影。细碎的蓝色光点悬浮在空气中,像是被击碎的星尘,在循环风的吹拂下,沿着舱壁折射出诡谲的光纹。这些光纹时而勾勒出星际掠夺者母舰的轮廓,时而又扭曲成某种未知的符文,仿佛在诉说着宇宙深处的秘密。
穹顶的全息投影装置发出高频嗡鸣,散热孔喷出的气流裹挟着淡淡的臭氧味,与循环系统释放的柠檬香氛激烈碰撞,在鼻腔里炸开一股令人神经紧绷的混合气息。量子纠缠模块过载产生的焦糊味若隐若现,操作台边缘的警示灯以三短一长的频率闪烁,暗示着这场模拟实验已进入临界阶段。舱内温度监测仪的红色数字不断攀升,与蓝光交织成刺目的视觉信号,提醒着所有人时间的紧迫。
科研团队负责人沈巍的白大褂下摆被循环风掀起,布料褶皱间还残留着咖啡渍与荧光笔的痕迹。昨夜十七个小时的连续奋战,让他眼下浮现出青黑的阴影,白大褂上沾染的荧光染料在蓝光下泛着幽幽的绿光,如同某种神秘的星际图腾。
他摘下那副沾着咖啡渍的护目镜,随意地别在领口。实验室里的冷光打在他紧绷的下颌上,映出一道冷硬的线条。他骨节分明的手指悬在全息沙盘上方,指尖距离投影面仅三厘米,十二艘星际掠夺者战舰的三维模型正在进行第 732 次战术推演。模型表面流转着暗红色的警示光,代表着敌方战舰的能量波动,每一次数据刷新,都伴随着轻微的电流声,仿佛在诉说着这场无声战争的惨烈。突然,他的手指顿住,全息沙盘上的数据疯狂闪烁,某个被忽视了数百次的细节,此刻竟如同一道闪电,在他疲惫的脑海中炸响。
这些由量子纳米级 3D 打印技术构筑的星际掠夺者战舰模型,每个细节都仿佛被赋予了生命。微观扫描成像系统精准捕捉到每一块装甲的焊缝,那细密如蛛网的纹路在光线下泛着金属冷芒,每道缝隙间甚至能看见因高温焊接产生的微小气泡凝固痕迹。电子显微镜下,那些气泡内壁竟还残留着纳米级的钨合金蒸汽凝结结晶,在量子探针的扫描中闪烁着微弱的虹彩。
舰体表面通过特殊蚀刻工艺,逼真模拟出被等离子束灼烧的焦黑纹路。层层叠叠的碳化痕迹仿佛还残留着高温灼烧的余温,仔细观察便能发现碳化层下若隐若现的熔融金属流淌轨迹,如同凝固的液态火焰。在光谱分析仪的辅助下,这些碳化区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