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四十八年,九月十五日。天际才泛开一抹极淡的鱼肚白,董佳佳便已端坐在镜妆台前。
背后,白霜正轻手轻脚地为她梳理长发,木梳划过发丝的窸窣声,在这清晨的静谧里格外清晰。她望着镜中,那张被精心养护了半生的脸,脂粉也掩不住眼角眉梢悄悄爬上来的细纹,更不必说鬓边,几缕银白已若隐若现,像窗外还未消失的月亮洒下的点点银霜。
董佳佳对着镜中人轻轻吁了口气,指尖不自觉地往镜沿虚虚一触,冰凉的镜光映得指腹发颤。恍惚间只觉这岁月,竟像镜妆台上那截红蜡,蜡身已快燃尽,余下的烛火便在风里晃得愈发飘忽,明明灭灭间,连光晕都透着几分将散的薄脆。
今日是霍吉丽离宫远嫁蒙古的日子。董佳佳已是年近六十的人了,这一去山高水长,谁也说不准此生是否还能再相见。
董佳佳心中虽有不舍,却觉远嫁未必是坏事。若能早早离了京中这夺嫡纷争,凭她平日所授的处世之道、为霍吉丽打下的根基,早已备妥的种种安排以及她自身那睚眦必报的性子,往后也应当能过上安稳自在的日子。
这些年,京城作为权力中心,果然如前世史料所载,始终风波不息。朝堂之上,康熙四十二年,索额图以“议论国事,结党妄行”之罪倒台;五年之后,纳兰明珠病故,太子亦因“帐殿夜警”之事遭废。
大阿哥胤禔迷信巫术、诅咒太子,被康熙斥为“乱臣贼子”,其后更建言“诛杀太子”,心术狠戾彻底暴露,最终遭到康熙革爵圈禁。直至今年三月,为稳固朝局,太子再度被立,然而康熙疑心未消,政局依旧波澜起伏,未能平息。
后宫亦不太平,数年之间多位皇嗣莫名夭折。彼时惠妃已因遭康熙忌惮而失宠,未能继续抚养子嗣;董佳佳与荣妃自认年事渐高,力不从心。因而抚育之责,多落在佟佳氏、德妃、宜妃和良嫔四人身上。可这四位在夺嫡之争中立场各异,难免让人猜测,皇嗣夭折或与她们之间的明争暗斗有关。
而在董佳佳的执掌之下,永和宫如巨舟稳行,始终安然无恙。一宫上下起居有序、波澜不惊,她也因此逐渐受到康熙的看重。今年年初,康熙大封六宫,除却母凭子贵晋位良妃的觉禅氏,与因苦熬多年、又经历十八阿哥夭折之痛而得以封嫔的密嫔王氏之外,便以董佳佳最惹六宫瞩目。康熙特下口谕,令她享贵妃例仪,虽未正式得晋位贵妃,却已是半步之遥,恩遇非常,引得众人暗羡不已。
如今的永和宫可谓如日中天。前年太后染恙,吉雅回京侍疾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