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话,我可不能苟同!”
杨过反驳了一声,声音带着几分激昂:“你说灭国之战会生灵涂炭?是!战争没有不流血的!但耶律先生,请您睁开眼看看现在的天下!看看蒙古铁蹄过处!花剌子模的城邦化为废墟,尸骸堆积如山!
中原大地烽烟四起,百姓流离失所,易子而食!金国故地十室九空!更遑论那遥远的西方,多少文明被付之一炬!比起让这头嗜血的猛兽继续肆虐百年,荼毒天下,一场彻底的、终结性的战争所带来的短暂阵痛,难道不是长久的福祉吗?”
他的话语如同重锤,一下下敲在耶律楚材的心坎上。
这位老人眼前仿佛闪过了无数惨绝人寰的景象,那些他曾试图阻止却最终无力回天的屠戮。
蒙古的强盛背后,是堆积如山的白骨和文明的哀嚎。
耶律楚材沉默着,脸上的绝望被一种更深沉的痛苦和思索取代。
他现在,到底应该怎么做?
杨过趁热打铁,声音放缓,却带着更强的蛊惑力:“我们所图谋的,绝非一己私仇!是再造乾坤,是让这天下重归汉家正统,让华夏文明得以延续,让后世子孙不再活在异族的铁蹄和屠刀之下!让万民能安居乐业,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此乃煌煌大业,泽被苍生!”
他上前一步,目光如炬,紧紧锁住耶律楚材动摇的眼神:“我知道,这听起来像是痴人说梦,不切实际,但耶律先生,您饱读诗书,岂不闻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岂不闻汉高祖斩白蛇起义于微末?
岂不闻昭烈帝刘备与诸葛武侯,明知蜀汉偏安一隅,强敌环伺,依旧为那匡扶汉室的理想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虽未竟全功,然其忠义仁德,光照千古!青史之上,谁不敬仰三分?”
杨过的话语,精准地戳中了耶律楚材作为传统文人最核心的追求,那就是:立功、立德、立言,名垂青史!
尤其是提到刘备和诸葛亮,这对理想的君臣典范,更是让耶律楚材心头大震。
他一生所学所谋和所求,不也是希望能辅佐明主,成就一番功业,留名后世吗?
在蒙古,他看到了强盛,却看不到仁义,更看不到能让自己鞠躬尽瘁的明主,只有一片拳头最大的蛮夷,向世界传扬者残暴和杀戮,让人绝望。
而眼前这个年轻人......
“至于血脉问题,那就更不值得一提。”
杨过语气一转,更加恳切:“契丹也好,汉家也罢,千百年来,早已在这片土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