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马伯庸:海燕你真的遇到贵人了(第1页)

王卷指尖在剧本上轻轻一点。

“海燕老师,您的故事和人物都写得极好。但我们做影视改编,逻辑必须先行。”

“比如赤焰军七万忠魂,蒙冤惨死梅岭。这个设定在情感冲击力上绝对是满分的。”

“但是放在一部追求历史质感的正剧里,可能…会显得有些不合常理。”

海燕的眉头,微微蹙起。

王卷继续说道。

“七万大军,几乎是当时大梁最精锐的野战主力。”

“这样一支建制完整、且刚刚打完胜仗的军队,在没有大规模叛乱的情况下,被另一支所谓的友军全歼…从军事角度来看,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而且七万人的死亡,对任何一个封建王朝而言都是足以动摇国本的巨大损失。”

“后续十几年的时间里大梁在北境居然还能顶住大渝的压力,这一点在剧情逻辑上似乎也缺少了足够的支撑。”

一直安静听着的马泊庸也适时地补充了一句。

“王卷老师说得有道理。或许我们可以参考一下明朝的戚家军。”

“同样是精锐,同样是蒙冤,但最终被构陷杀害的主要是戚继光等核心将领,以及他最嫡系的几千亲兵。”

“大部分的普通士兵,还是被遣散或收编了。这样处理或许更符合历史的残酷与真实。”

海燕安静地听着,没有反驳。

他们提出的问题,确实是她当初为了追求戏剧张力而忽略掉的逻辑硬伤。

“还有!”袁仔弹也加入了讨论。

“霓凰郡主这个角色我非常喜欢。但她在云南手握十万铁骑这个设定,是不是也…太夸张了点?”

“先不说云南一地,在古代的生产力条件下,养不养得起十万铁骑。”

“一个异姓王,在藩镇割据早已被削平的年代手握如此重兵,这在任何一个中央集权的王朝,都是皇帝绝对无法容忍的事情。”

“或许我们可以将这十万铁骑,改为她凭借穆王府的威望在南境拥有极高的号召力,能够迅速动员起一支强大的地方武装。”

“这样既保留了她南境屏障的强大设定,也让她的处境更合理,更能凸显出梁帝对她的忌惮与提防。”

这些尖锐却又无比专业的意见,让海燕的额角渗出了一层细密的汗珠。

她发现自己引以为傲的那个故事,在这些顶尖编剧的审视下,竟暴露出了如此多的漏洞。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